党的十九大郑重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无论对国家进歩、企业发展和个人奋斗都具有方向性历史意义。小康研究会服务于会员,适时组织会员和会员联系的企业家,同邀请来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无疑觉得会有一种新鲜感。联系实际讲体会官话套话必然少,真话实话有用的话一定多。这种带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值得提倡,坚持下去。希望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并有一定的获得感。下面就十九报告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现代农业讲一点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第一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同于过去关于“三农”问题的一般提法。大家知道,所谓战略一定是从现实和长远结合,局部和全局统一,经验与教训全面总结,经过认真考量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目标,指出了路径和重点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所谓新发展理念,明确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从孤立地讲农村、抓农业向产业融合、城乡统筹发展转变。新发展理念,针对目前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别拉大的现实和农业现代化相对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滞后的状况,明确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优先”地位,有望在工作、政策、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获得更多更有力的支持,有利于加快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新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有利于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从全局和长远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进一步增强攺变农村落后面貌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新发展理念,重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囯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统筹协调,步调一致,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三农”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仅靠几个工作部门努力的被动局面有望得到改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一次并列提出,除了表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要为农村现代化不断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以外,应当全面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单纯的农业现代化并不等于农村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指出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遵�市场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绿色消费的需求,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必然选择。单靠农业、农民收入的自我集累实现不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新发展理念,还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动䏻,壮大新型的经营组织和主体,鼓励更多热爱农村,有艰苦创业精神的专业人士、有文化的青年人扎根农材。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升级版。它的深刻内涵和主要特征有;生产力水平必须得到跨越式发展,科技支撑力表现越来越强。传统农业从不具备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明特征,基本的发展模式。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绿色生产方式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普遍形成。优质为先,效益第一,安全为重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覆盖生产的全过程。国家严格的的检查监督体系已达完全法治化。
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问题不少,差距尚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報告,正确分析我们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有:1,以人力、畜力、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方式虽然被机械化基本代替,但是发展不平衡,农机具配套落后,全面全程机械化、系列化总体水平不高。至于信息化、智能化、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更是局限在少数地方典型示范地使用上。2,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的承包经营方式,虽然正在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但是,发展缓慢、公司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很低。甚至还有相当数量因为多种原因有其名无其实。3、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行政措施、政策支持、财政䃼贴巳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动能和稳定的政策体系並没有完全形成。4,口粮短缺,农付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时代虽然已经过了去。但是,标准化的绿色生方式並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有机、需求的优质产品不多。5,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转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适应这种转变的有文化、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人力资源奇缺与客观需要矛盾突出。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和主体的成长壮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场化、公司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施、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6,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未来农村至少还有二亿多剰余劳动力分流转移。但是,门槛高、限制多、渠道少,城市人口做“加法”,农村人口做“减法”遭遇不少瓶径,致使农业规摸化经营,城市化的步伐进程本来可以更快而不能为之。7,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但是,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不公平,产业之间政策存在着不合理,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障碍重重。城乡之间很多要素不能顺畅的流动,社会资本进入严重受阻。继续破除“二元经济结构”积淀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错误观念,剔除影响融合发展的过时政策,健全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部门统一、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8,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任何阶段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粮食是一个特殊产品,既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各自应有的作用,既要力促农民增产增收,又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还缺乏成熟的经验和可以管控的指标体系和机制。
以上诸多的问题,一方面说明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是对我们信心和智慧的考验。为了少走弯路,不犯巅复性错误,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规律理论的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既不要在生产力不及“决定”性作用时就过急过快的调整生产关系,也不要无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要求生产关系需要调整时仍固守僵化不变,所有的政策制定和工作安排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规律的要求。许多问题的解决,有的需要耐心,有的需要定力,有的需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改革创新,也有的需要等待时间。把握时空的变化,实施正确政策和策略,不冒近、不僵化,不左右摇摆,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承认情况有差別,发展不平衡,不搞“一刀切”,因时因地施策,就会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我希望这次论坛和今后再举办的论坛,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问题重要意义的一般认识上,应更多地体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建议上,更多的放在对会员和企业家实践经验的扩大宣传上。紧紧围绕创建现代农业的体制和机制,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科技体系和金融体系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深入交流。更多地彰显企业家接地气有经验的优势,更好地发挥社会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有理论的专长,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上贡献出自己更多的力量。也为小康研究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会员与会员之间交流合作的纽带作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