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 王巨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的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对大家冒着酷暑在百忙之中光临本次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大家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当前,破解“三农”难题,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解决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补齐“三农”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和广泛汇聚来自各个方面的智慧,共同努力,攻破一道道难关,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三农”问题攻难关、破难题建言献策,帮助从事金融的企业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更好的建功立业,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尽力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是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这次论坛的宗旨和目的。
一、迫切需要提升发展农村金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农”在任何国家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处于弱势地位。但它的重要性直接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三农”都普遍采取了特殊“偏爱”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十分关心,已经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今天的农村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好。但当前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其中,制约农村发展长期没有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至今仍远不适应“三农”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主要是为大国企和大型基础设施服务,真正用于“三农”的资金很少。二是这几年地方先后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的资金,也主要是投资地方具有效益比较优势的城市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农”的资金也十分有限。三是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受市场机制的驱动,政策性支持也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四是为数不多的村镇银行和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多是面向“三农”,但是规模小,又没有区别于国有大银行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严重约束了村镇银行的创新发展。“三农”资金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矛盾突出。资金支持是任何支持都不能代替的支持。这种状况若不尽快彻底改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更好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土地的保护和治理,优良品种的培育和试验,生产的规模经营和管理,产品的加工包装和仓储物流,农业的科研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水电气通讯等地下管网、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养老院、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升级改造等方面,资金的需求将继续处在严重短缺状态。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解决农村资金的匮乏一直是广大农民、企业家的迫切要求,是关心“三农”问题的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唤。
二、国际上不少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包括金融在内都有保护和支持性政策。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都先后建立了农村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及农业保险共同组成的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运行高效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韩国、泰国和东南亚各国很早都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政策和资金支持。1976年,孟加拉经济学教授、“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一个小村庄用27美元开始了针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小额贷款实践。1983年,孟加拉国政府破例颁布《格莱珉银行条例》,支持尤努斯将其开创的项目转变成一家专门的“穷人所有、服务穷人”的银行。他因此在2006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些范例虽然不可简单照抄照搬,但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怎样才能把金融产业发展起来。繁荣农村金融一定要有相关的总体配套设计; 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实践创新,鼓励农民组织起来自己办金融,金融为自己,逐步形成大、中、小规模不同,服务对象市场定位不同,资金投项有需求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一定要认识农村金融的特殊性,把握金融的商业利润和公益性服务的平衡点;一定要避免套用大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对待村镇银行的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村镇银行为“三农”便捷服务持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些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制定,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和机制改革,鼓励金融产业在实践中创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一定会有有益的帮助。
三、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已经开创了新局面,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大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这是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期待。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可喜局面。截至2013年初,全国250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了93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876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全国31个省(市区)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从业人员达7.03万人,注册资本5146.97亿元,贷款余额5921亿元。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趋势很好。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当然也需要亟待解决,比如,现阶段农户居住分散,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普遍不大,贷款额度小,缺乏抵押物,造成的服务成本高,效益低,不安全等问题究竟如何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财政补贴和银行资金的支持是否可以结合,增强银行资金投入的吸引力。村镇银行支持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赋予什么样的特殊优惠政策才能调动起来。村镇银行和大商业银行有区别的服务方式、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如何制定才更切合实际,等等。这诸多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智慧、担当和实践创新,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倒退更没有出路。唯有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不断推出创新服务方式和适合“三农”要求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发展才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希望大家为提高论坛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发挥论坛的影响和作用多提意见。
我衷心的希望大家通过在这次论坛上集思广益,共同为解决农村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难题建言献策,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显现出我们智慧和力量。
在此,我对本次论坛的举办提出三点期待:
首先,本次论坛要突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在农村金融政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突出介绍交流、贯彻落实发展农村金融的创新做法和经验;突出征求对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在农村金融企业的工作者,有多年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在农村实业发展中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企业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策指导和工作创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理论务虚和创新发展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紧密。
第三,希望今天成立的金融委员会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循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的章程开展工作,努力为繁荣农村金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论坛是一个相互学习、坦诚交流、建言献策的平台;论坛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彰显智慧、集思广益的平台;论坛是一个开阔视野、广交朋友、促进合作的平台。每次论坛在内容上,一定要主题鲜明,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专家、学者的发言既要有一般理论阐述,又要有独立见解。企业家的发言既要有具体实践,又要有经验概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促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结成更加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尤其在形式上要不讲排场,坚持节约的方针办论坛,实行有分有合,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既定模式,要把论坛办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有准备的系统发言可以讲,三言两语,简明扼要的随机自由发言也可以讲,总之,以讲究实效为目的。在这方面我们还在积累经验,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论坛的水准和扩大影响力。
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