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党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本报今日刊发的理论对话和思想评论,围绕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实质、如何把握和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如何发挥新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实践的引领作用等进行探讨。
——编 者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彭国华
嘉 宾:
中央党校副校长 赵长茂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 黄承伟
山东省委讲师团团长 孔繁轲
中共贵州省铜仁市委书记 夏庆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可以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棋局”中来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高度
主持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寄托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希冀与期盼。我们将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交上“全面建成”的优异答卷。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大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更加雄厚的资本、更加扎实的根基。
赵长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价值目标与社会理想。从中国现代化演进的大逻辑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收官”和 “新布局”这样承前启后的双重历史意义。具体而言,从现在到2049年的30多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实现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同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布局”时期。所谓“收官”,是指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会这一初级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来,经过30多年的奋斗,小康梦将全面实现。所谓“新布局”,是指未来5年我们党要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导航指路,为更高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上行动能。可以说,“十三五”规划《纲要》执行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后劲足不足,决定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得顺利不顺利。
黄承伟: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总有若干激动人心的标志性事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重大意义,可以用四个“必将”来归纳:一是必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将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必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短短几十年时间,在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必将进一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三是必将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极大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四是必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显著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孔繁轲: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实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见证一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到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小康梦正一步步从理想变成现实。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夏庆丰: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寓意深远。“建设”体现过程,“建成”强调愿景和目标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步、关键一步。
目标指示方向、领航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基于这一认识,“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准确把握和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主持人:以“十三五”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5年决战决胜的攻坚期、冲刺期。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纲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应如何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这些新的目标要求?
赵长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党在洞悉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向、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例如,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我们党按既定目标前行的战略定力。提出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等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绝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建立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基础上的翻一番,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提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表明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小康,而且是精神的小康。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强盛为根基的。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目标。从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明显改善”,再到“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总体改善”,意味着我国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目标定位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黄承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就增进民生福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集中体现了这些重要论述的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并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孔繁轲: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新的要求。标准上更高,体现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自主创新能力要全面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等等。内涵上更丰富,体现为全面小康是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生态美丽、开放发展、人民共享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通过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小康。要求上更新,体现为实现全面小康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阶段,“补短”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要诀。习近平同志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