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农创客”

时间:2025-03-2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环球时报

1.jpg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国家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工作,一个重要背景是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正在急剧变化。与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难题一样,我国每年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乡村人口不仅逐渐减少,而且一些乡村人口出现老龄化甚至高龄化态势。谁来种地?谁来兴村?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做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实践的工作。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到乡村?除了乡村独具的环境对部分年轻人的吸引,如田园风光、慢生活节奏、较低生活成本等外,一是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交通更加快捷,让用水用电用气更加便利,让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现代文明;二是要给年轻人在乡村创业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与机遇,包括实施一批以政府为主导的基层服务项目;三是要加强对本乡本土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等措施,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当然,解决好农村年轻人的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十分重要。

  年轻人留乡返乡入乡,构成乡村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通过培养和锻炼,就会成长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类人才,形成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在各领域发挥积极的专门作用或者综合作用。这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标志,也是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和关键。

  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年轻人才的主舞台。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深化分工。一些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将搞活投资,创办和发展家庭农场、牧场和渔场以及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的企业家;一些年轻人通过培训等途径,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新农人”,在生物技术创新链的后端繁育快速更新的适宜品种并加以推广;一些年轻人掌握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具备高效农机、高端装备和无人机操作技能,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让新的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场景不断开拓。

  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会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孕育出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做好“土特产”新文章,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农创客”。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是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缺位的难题。近年来,一些地方举办的村晚、村超等文体活动,年轻人是骨干。这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生活,而且还会带来观念的转变,这才是治理高额彩礼和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的根本之策。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工作(“三支一扶”)已经很多年,虽然出现一些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等问题,但必须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继续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振兴才有人才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过去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时,更多考虑的是农村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随着国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在城乡双向合理流动是必然要求。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农村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他们在农村也有广阔的舞台。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加乡村全面振兴,必然会给农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不断迈向农业强国作出贡献。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