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政策同向发力,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增收渠道才能越来越多、增收机制才会越来越灵,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才能更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共享
江苏泰州市某家庭农场,一台无人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笔直地行进。据有关人士介绍,“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无人农机的收获精度更高”。
贵州都匀市,村民韦国花通过直播间向网友介绍当地特产糯小米,“既有细粮的口感,又有粗粮的营养”。一部手机连接乡村与远方,带动当地50余名村民“顾家又增收”。
强国必先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制度基础。基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而发展,富民产业一定是产权明晰、分配合理、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现代产业。我国持续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工作,2023年新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8221个,新登录名特优新农产品1351个,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约1.77亿亩。把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方面需因地制宜,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做强富民产业,必须提高产业附加值。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在内蒙古突泉县“气象+高标准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农户可通过手机查看土壤墒情、气温、株高、植被指数等实时数据。在山东烟台市的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游客尽享全新的海上文旅体验。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更有动能和空间。
产业要富民,不仅要做好生产端,也得做强销售端。如今,“新农具”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国庆假期,四川万源市整合“村村直播”资源,上万斤“五彩产品”走出大山,销售额达200万元。陕西富平县一博主每年销售花椒100多万斤,最忙时每天用工6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约150元。农产品乘“云”销往全国,收入顺“网”回馈农民,“新农具”干好“新农活”,“新农人”建设新农村,生动展现出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万千气象。
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协调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从惠农金融政策洒下信贷“及时雨”,到培育“村播”鼓励电商创业就业,再到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同向发力,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增收渠道才能越来越多、增收机制才会越来越灵,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才能更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共享。
在许多农民朋友眼中,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做好“新农人”,就是新时代新农村的“致富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必能让乡亲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