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历届三中全会,“三农”深刻影响中国

时间:2024-07-1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农民日报

三中全会 

  7月15日上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个简称,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会议,其中,一些“三农”重大举措,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是历史的定论。

  1978年年底,安徽小岗村18个农民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被后人称为“大包干”。

  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如今回过头去看这一文件,具体的农业政策措施倒是因时因地而易,更重要、更为影响深远的是统一全党对我国农业问题的认识。

  对农业问题的认识,本质上是对生产力的认识,也是对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源头上的认识。

  这次会议提出的,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成为贯穿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红线,成为农村改革的一条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是“划时代”的,一点也不为过。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召开

  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会觉得很有寓意。这一文件带着很强的时代烙印,而这种时代烙印,又隐含着历史的意味深长。

  文件中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改革经济体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也是要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等等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表述。

  但仔细想想,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正是来自于四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四十多年人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无人质疑改革。

  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此之前,正是农村改革的鲜活实践,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文件中也提到,“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对于“三农”工作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改革节点。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跨世纪的目标,提出了二〇一〇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在农村改革历程中,1998年是一个处于中间段的年份,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也开始正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城乡差别大,农村发展也很不平衡。”;

  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我们除了经济目标,在政治上、文化上也开始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

  我们把“三农”问题本身当作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在应对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也发现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这些问题,尽管在当时,有的还只是以差距和不足的形式提出来,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对“三农”工作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此次会议再次将“三农”工作作为主线,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本世纪初,农村改革走过了三十年。人们发现,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看,“三农”一直是被索取的一方,而且这种索取往往不易察觉。

  例如农民工跨省流动,从表面看,务工收入已经要比在家务农强上许多了,他们也是自愿进城打工的;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当时不少岗位“同工不同酬”,甚至出了事“同命不同价”,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人,这公平吗?

  农民工为城市做建设,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收入,收入不跟价值比,却跟他在家务农比,这公平吗?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日益加大,这公平吗?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对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重新思考,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12日

  时间来到2013年,又一次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改革开始了。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

  历史上,称得上“划时代”的事件或节点,都有其“划时代”的意义。

  就农村改革来说,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文化等方面虽有进展,却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另外,也需要进一步丰富维度,将改革的目光投向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多方面。

  就城乡关系来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怎样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从改革方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说的就是当时我们所面临的情况。

  所以,小打小闹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来一场“划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这艘巨轮继续高速行驶。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而经历了一轮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巨轮实现动能转换,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乘风破浪。——这又是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了。

  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历史告诉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当得起“划时代”三个字的份量。

  今天的我们,正在经历着当下的中国。这个中国是十年前擘画的;

  今天的我们,也正在擘画着十年后的中国。那个中国是什么样子,是由今天决定的。

  7月15日,万众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这场盛会将会怎样深刻影响着中国,我们满怀期待。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