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势必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反过来乡村全面振兴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实现人才聚集;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更好实现乡村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美。总之,我们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传统农业的迭代升级,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实现乡村人才聚集。而人才又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根本上是人才驱动,要加强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新质生产力赋能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又为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真正实现了二者的双向奔赴和良性循环。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组织振兴。通过发展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为乡村基层组织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化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加快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制四个板块,村(社区)网络的组织力、战斗力、响应力、处置力,切实增强组织效能,尤其是发挥好党建的统领作用。同时,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也为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增强群众满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真正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变革。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乡村领域,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效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农业技术革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形成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还是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先立后破,从实际出发。乡村要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路径,应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对接,有序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尤其是要抓住低碳、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机遇,充分利用好乡村现有的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具有辨识度的特色产业,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实现产业规模化、效益化,特别是要注重挖掘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的迭代升级。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美,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建设美好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必然包括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未来引领和发展的方向。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其核心就是要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科技、新技术来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价值变现,充分释放乡村的休闲旅游、康养度假以及美学价值,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享受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整合有形的资源,更需要汇聚无形的文化力量。有形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但是文化却是可以传承和创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