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4-04-09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日报

1.jpg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对我省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省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农业三产融合,打造高质量生产经营队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施乡村文明建设,努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

  提质增效,筑牢粮食安全“耕基”。保障粮食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底线。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写好耕地保数量的文章。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长效机制。拓展增量空间,加大对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严格禁止耕地抛荒,加强新增耕地的后期管护。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切实做好耕地保质量的文章。发展精准农业,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及植物病虫害等情况,强化耕地保护科技支撑。继续支持加强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实现高效耕作。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探索农业新模式。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引导集体经济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开展多种合作,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非农就业能力和收入。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以及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争取打造“镇镇有特色、村村有品牌”优质农产品项目。树立“全产业链”理念,积极推动农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生产及销售一条龙服务,重点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电商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健全机制,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依靠人才。一方面,多管齐下,加快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系统性培训,比如销售服务、现代信息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培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比如农业种植、林果、畜牧、水产养殖及其加工等领域的专业技能,探索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按等级给予补贴。另一方面,提升保障,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有序引导大学生及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完善和提高对创富典型、种养能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补贴政策和补贴力度。实施定向委培,联合一些涉农院校共同开展集学历化、专业化、职业化于一体的“订单式”校地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基层农业农村人才数量和质量。

  强化载体,提升农村文化内涵。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一方面,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村民基本文化需求。通过村集体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供给短板。促进城市与乡村建设对接,让农民享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深入挖掘乡村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优势。修缮和保护古民居、寺庙、祠堂等建筑,修建村史馆,收集、保存和展示乡村的古代文物、农具、传统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遗产,加深村民对乡村历史和传统的认同。开展农事教育、耕作体验等活动,让市民和青少年亲身感受民俗风情,推动城乡交流。增强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传承和保护乡村优秀农耕文化,特别是对民风民俗、戏曲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农村文化活动,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创新理念,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办好农村的事,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着力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对于基层党组织基础薄弱的农村,通过跨村组建联合党组织等形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稳步创新完善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重点、方式。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着力提拔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致富能力突出的党员担任“领头羊”。积极培养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年轻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