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千万工程”蕴含哪些乡村生态共富密码

时间:2023-08-15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1.jpg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18年,“千万工程”荣膺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正式实施二十周年。20年来,“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全面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最关键的是走出了一条乡村生态共富的全新道路,造福了万千农民。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共富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回溯渊源,“千万工程”多年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成效显著,蕴含了乡村生态共富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深刻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由此可见,规范高效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破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难题,最能够体现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同分享,完全符合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价值取向。

  “千万工程”从全面整治乡村环境污染、持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出发,不断推动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品化、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绿色惠民,充分激发乡村奔向共同富裕、建设生态文明,真正实现乡村生态共富。本世纪初,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曾拥有2万多家水晶加工家庭作坊。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千万工程”倒逼浦江“铁腕治水”,全面整治水晶产业,淘汰“低、小、散”家庭作坊近2万家,规模化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美丽的双赢局面,形成全国闻名的“浦江经验”。

  继往开来,“千万工程”让之江万千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开浙江高质量发展新通道,“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新格局已然形成。“千万工程”的核心精髓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理念为导向、以生态产业为抓手、以生态共富为目标,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千万工程”不仅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目标和制度设计,还以其先行先试为当前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启示,蕴含着独特的乡村生态共富密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乡村情况差异较大,面临的问题情境千差万别,在贯彻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生态共富进程中容易走偏走样,陷入简单主义、片面主义甚至急功近利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小补容易,大修难。”乡村生态共富,首先需要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是破解乡村问题的突破口,但往往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部分乡村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直接在局部“涂脂抹粉”,或将山头绿化,或将路边美化——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小修小补,不能从根本上整体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也不能真正实现乡村生态共富。

  “塑形容易,塑魂难。”乡村文化传承是乡村生态共富的重要内容。其中,古村落、古文化的保护是“看不见的政绩”,而引进产业、经济发展则是“看得见的政绩”且立竿见影。因此,在现实工作中,部分乡村大拆大建,建成大量“复制粘贴村”,大力开发产业,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根本转变不合时宜的传统发展理念,没有根本树立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

  “授鱼容易,授渔难。”乡村生态共富的关键在人才。但是,部分乡村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乡村干部加油干、居民群众一旁看”的现象,如此难免会打击想做事、愿做事人的积极性。此外,大量乡村青年涌入城市工作,而留守的老妇幼群体生态保护意识明显不足,也使得乡村生态共富工作缺少人才支撑。

  出现上述误区,是因为部分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理念尚未革新,方法不够科学,缺乏系统思维和全局视野。因此,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必须在新征程上谱写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如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呢?

  保持抓铁有痕、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始终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包括每年召开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由省委书记亲自参加并做工作部署。如今的浙江,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在美丽中国版图上,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之江画卷”徐徐铺展。需要指出的是,乡村生态共富是一项长期任务,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实现。各地应深刻认识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共富创新理念。乡村共富曾经过多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模式在乡村产业中占有较大比例,“绿水青山”因过度开发而“千疮百孔”。“千万工程”正是摆脱了这种“坐吃山空”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生态发展理念。在浙江,很多村庄通过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金融等多元生态工程,不断创收,让乡村“颜值”更美,农民“口袋”更鼓,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时代新征程上,仍要坚持以生态共富理念为统领,落实“双碳”战略,加大生态审计和督查,倒逼主政者始终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优美的幸福乡村。

  健全生态共富的人才保障机制。浙江的“千万工程”凝聚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人才。通过开办生态民宿、创办生态农场等方式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当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用知识和技能改变着乡村面貌,成为带动生态共富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加快人才保障制度建设,加大人才扶持政策支持,才能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创新人才队伍,让乡村生态共富成为更多人的新向往与新追求。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化治理。“千万工程”自实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乡村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内涵不断完善。“千万工程”的参与者更加注重乡村生态发展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实现了乡村风貌整治的扎实推进、相互促进、平衡进步。在新时代新征程,仍要继续坚持生态系统治理观,打破“只窥一斑,不见全豹”的思维定式,通过建立高效合作机制提升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力度,推动乡村生态整体改善、全面提升。

  在推进“千万工程”20年的光辉历程中,实现乡村生态共富是“千万工程”始终焕发勃勃生机的内在基因。奋进新征程,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关键要以乡村生态共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