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时间:2023-08-1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应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基础研究摆在重要位置,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在人才队伍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交叉学科体系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我们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相关战略部署落实到位。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加强基础研究须统筹进行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系统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加强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攻关。

  科技创新,制度先行。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持续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是进一步释放创新引擎动力、保障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已不断趋于完善,须进一步优化细化改革方案,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个个科技尖兵、科技方阵。基础研究更离不开一个个平台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成一批大国重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从根本上破解“两头在外”的问题还任重道远。大力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刻不容缓,其中包括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加快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建设超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撑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下大力气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开展基础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环境下,创新要素更具开放性、流动性,关起门来是搞不好创新的。要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研成果涌现的重要条件。开展基础研究,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既需要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也需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