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解决好“三农”问题 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时间:2023-06-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工网

1.jpg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三农”问题正呈现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着力点、以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的特征。江苏“三农”领域取得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持续改善等成就,但仍面临多业态融合不充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不协调、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滞后等问题。2023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江苏力量。建议以数字农业引领多业态深度融合,以高效的乡村治理推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效合一”,以“外帮”“内扶”协同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解决好“三农”问题,江苏成绩突出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质量效益加速提升。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深入践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依托发展梯次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步伐从“镐锄镰犁”的传统耕种迈向“金戈铁马”的现代化作业,农业生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取得了亮眼成绩。2022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农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仅用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6.2%的粮食,贡献了9.5%的农业总产值,在迈向“后农业时代”的道路上继续领跑全国。

  跨越要素流动壁垒,城乡融合进一步加深。江苏坚持突破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双向流动,不断推进城乡融合。江苏实施了乡土人才“三带两助”行动计划,开展了“千医下乡走万村”活动,开通了工商资本下乡入村的 “绿色通道”,推动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开展。2022年,省政府开展实施农村重大项目1268个,完成年度投资1206亿元,数量和金额实现双突破,为面向“后农业时代”的江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逐渐形成了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新时代以来,江苏着力保障农户就业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绝对收入的提升上,2022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万元,同比增长6.3%,在总量和增速上均位居全国前列;在收入差距的缩小上,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16:1缩小至2.11:1,进一步降低了收入差距,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处理好“三农”问题,江苏仍面临挑战

  从多环节融合到多业态协同。产业融合正从过去单一产业内的多环节融合,走向不同产业间的多业态协调,但是江苏在多业态协同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三大产业间协同不够充分,首先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不及时,机械化生产在区域间、行业间、品种间、环节间差异仍然显著;其次服务业下沉农村的力度不足程度不深,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生态农业尚未形成规模。数字经济对智慧农业的发展助力不足,“互联网+”平台引入时间迟、搭建速度慢,引发了数字农业发展的信息共享不畅通问题,也阻碍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革新,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江苏农业品牌建设,使得农业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由美丽乡村迈向和美乡村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方面,农药化肥等化学农资的不科学使用和生活垃圾的非正规处理问题依旧存在,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乡村文化方面,虽然江苏省加强了对传统农村文化氛围和历史风貌的保护,但是在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孵化上还有待加强;基础设施方面,部分农村的道路、供电供水以及网络系统仍然未做到完全覆盖,这些都是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由传统农民到“技术”农民。在江苏全面迈向“后农业时代”的进程中,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对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江苏省农业从业人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的情况,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壮年劳动力相对匮乏,阻碍了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当前,农民的教育培训体系滞后于以数字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后农业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对新兴技术和知识的实际需求,具体表现为对网络技术、数字经济、普惠金融的传播和教育尚显不足,这些都对职业农民的培养以及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多方发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以数字农业引领多业态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全产业链条向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延伸。首先,促进农业和工业的结合。立足本省特征和需求,针对性研发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行业和不同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丰富乡村服务业形态。拓宽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的受众人群,充分挖掘省内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出一批趣味性足、吸引力高、知名度广的休闲旅游乡村和健康养生基地;加大力度搭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平台,推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串联起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加速农业与卫星通信、智能感应等新技术深度绑定,实现农业生产的全时段监测和全过程操控;积极引导电商资源下乡进村以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结合短视频、公众号、直播APP等新媒体加大对江苏农业品牌的营销和推广,让品牌名片越擦越亮、销售渠道越疏越通。

  以高效乡村治理推进乡村“三效合一”。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示范工作,限制损害生态系统的产业扩张,发展最前沿的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规划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保护和建设机制,保障乡村文化项目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落实农村道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落后地区宽带网络和5G信号的全覆盖步伐,建立智能化新型农村信息系统,建设智慧乡村。

  以“外帮”“内扶”协同促使农民转型。“外帮”,加快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设立便捷的新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确保农民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及时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更好促进农民职业化。提供合适的补贴和支持,出台支持政策,为职业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并提高生产效率。“内扶”,一方面,充分发挥智慧农业示范区和专业领军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参观学习示范区农业运行模式并组织种粮大户传授先进生产经验,深化农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农业的意识,鼓励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农民互助合作社并搭建销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市场开拓等多重效益,提高农民的组织力和谈判能力,以高素质职业农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