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这其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全面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也是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党建引领新型集体经济 把牢共同富裕的大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所以在农业农村问题上,只有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凝聚各方合力,在村庄“碎片化”、农民“原子化”的条件下将农村组织起来,形成激发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只有党建引领的新型集体经济,才能防止被少数人所控制,防止收益被少数人所占有,才能真正带领全体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所以,要坚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姓党,构建起“党政经”一体的领导模式。“两委”班子成员切身参与企业发展,与企业一起形成“三套班子、一套人马”村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共同发挥出党委、政府的统筹兼顾政策惠农优势、资源调动优势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形成村庄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合力;同时将村集体生产资源的决策权和支配权、利润分红权掌握在村“两委”手中,在特定事项中保留党委的否决权。牢牢把握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方向,统筹兼顾群众利益最大化与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使新型集体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
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 激发农村“沉睡”资产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底盘庞大,但很多资产是“沉睡”的,大量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部分景色秀美的自然风光、独具内涵的人文景观濒临被遗忘、被破坏的危险处境,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深化“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是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内部动能,通过内部资源动员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夯实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破解农村“思想散、资源散、资金散”的良策,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所以,要不断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交易平台,优化干部激励、监督机制,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科学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充分体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人文景观以及森林、河流、湖泊、优美风景等生态产品的价值,通过合理、公平的交易平台,保障各方利益;通过完善干部激励、监督机制,让干部既能带动集体增收,也能获取“上台面能说清,进口袋能放心”的合法所得;引入商业社会的股权运作模式,通过“资金变股金”有效整合各类国家投入以及村庄闲散资金,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通过“农民变股民”将农民的个人剩余资金变成村集体的发展资本,并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分解大项目,将小项目引入村庄,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让农民实现劳动收入与股权收入的双赢。
统筹规划新型集体经济 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一些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的基本经验是:政府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来帮助农民形成较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基于此形成的各类合作社覆盖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方面,合作社将收益返还给农民或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由此保证99%的人免于贫困。当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社以农业生产型合作为主,同时也覆盖到了手工业生产合作、建筑合作、供销合作、消费(服务业)合作、信用合作、劳务合作等多个方面,各类小众合作社覆盖到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占比基本保持均衡。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规模小、经营能力有限,导致合作社发展面临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风险。
所以,要以县域为单元,基于“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三联”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新型集体经济,多维度、多点位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可构建起长效稳定的防止返贫机制。在形式上可通过“多村联合”、“整镇抱团”、“跨镇联合”等方式进行地域间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增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稳定性;在内容上可通过县域层面的统筹规划,实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供给平衡,确保各类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良性可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