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

时间:2022-05-0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学习时报

1.jpg

  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秀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人才的供给跟上了,产业才能正常运转、迭代、发展,文化才能复兴繁荣,教育才能提质增效,新模式新业态才能不断涌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问题。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乡村人才支撑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一是总体数量不足。从调查情况看,现有农村实用人才数量有限,与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结构需要优化。在农村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另外,创业型人才与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也匮乏,导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跟不上,农业生产附加值低。三是管理松散,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农村人才种类繁多,造成多头管理,除农业部门和人事部门经常性开展一些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之外,其他部门对农村人才培育较少,部分农村人才的思想观念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发挥不够。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后备不足。一些农村人才致富后到城镇发展,有的到发达地区创业,学校毕业生和学有所长的复员退伍军人也不太愿意在农村创业,外出务工较多。特别是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农村人才向城区流动较多,致使农村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一要完善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育机制。统筹协调,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深加工管理人才,培育农村电商和涉农懂市场的经纪人人才,培育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育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使用和检修、维护人才,培育环境美化保护人才和生态景观设计人才,培育优秀文化传播人才和基层宣传人才,培育教育与医疗卫生人才。二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三要厚植人才发展生态。一方面,对那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乡土人才,优先提供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支持和生产物资,有志向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可列为基层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另一方面,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揽子”服务,构建全覆盖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此外,定期举办“乡土人才之星”等评选活动,在媒体开设“优秀乡村人才风采”等专栏,营造全社会尊重乡村人才的浓厚氛围。四要坚持政策引导,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首先,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家、专业人才、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其次,出台生活补贴、职称优先评定等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再次,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奖励。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层兼职,促进人才有序向乡村振兴一线流通。五要建强服务阵地,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内生动力,留住更多人才。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吴梅芳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