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21-07-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求是网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带领亿万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建成小康,正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大步迈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人间奇迹。

1.jpg

  “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导农民实现了从无地少地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实现了从贫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

  全面实现翻身得解放。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饥寒交迫、任人宰割。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农民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稳定解决了吃饭问题。旧中国,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列为头等大事,作为国之大者,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6949万吨,增长了4.9倍,远高于同期世界粮食产量平均增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在人口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目前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国际上通常认为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肉、蛋、菜、果、鱼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农业已彻底告别了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整体脱贫实现小康。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旧中国,民不聊生,贫困的梦魇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胸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既对减贫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效应,也为大规模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如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艰巨任务,开创了人类减贫奇迹。农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乡村面貌发生巨变。乡村落后,民生凋敝,是旧社会的典型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重整山河,改善民生,乡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面貌有了历史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国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乡镇、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农村地区有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4G通村率达到98%。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85%的行政村,农村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达到68%,全国超过30%的农户生活污水已得到有效管控,建成了一大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五个坚持”展现百年奋斗经验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世情国情农情民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中国特色“三农”发展道路。“三农”事业百年奋斗经验,可以概况为“五个坚持”。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国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只要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把握“三农”工作乃至全局发展的主动权。

  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要始终把解决好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切实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我国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践证明,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才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勇气。

  坚持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党始终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共同富裕。中央持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努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

  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有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规律、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等,用好改革这个法宝,“三农”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三农”发展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农民群众和基层的实践创造。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走好中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讲出自己的故事,造福中国人民,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部署。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下一步,重点要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做到“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

  做好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必须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五年过渡期,实现政策体系有序衔接、工作机制平稳转型,防止出现政策断崖、工作断层。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建设,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打好种业翻身仗,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动党委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和现代物质装备支撑,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把县域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村庄布局,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以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消费设施、人居环境、数字乡村等五大建设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稳慎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联动、集成配套,发挥改革集成效应。

  作者:金文成(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