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时间:2020-08-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00.jpg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农业和粮食丰收,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这次在吉林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确保粮食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做好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特别是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而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稳定。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支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74.9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提高到96%以上,粮食单产达到381.3公斤,比1978年提高了1.2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今年即将建成8亿亩“一季千斤、两季吨粮”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粮食支持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把扶持粮食生产作为强农惠农政策的重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结构持续优化。农业补贴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粮食作物倾斜,对小麦、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生产者补贴,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政策,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毫不松懈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再获丰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事关稳民心、提信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亿亩,目前长势良好,再夺丰收有基础,但还要过洪涝灾害、夏伏旱、“寒露风”、早霜、病虫害等多个关口。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抗灾夺丰收等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

  抓好科学防灾减灾。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农业灾情重于常年。全国防汛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重点防范洪涝台风、夏伏旱、早霜等灾害。指导洪涝灾区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抓好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现在正是早稻收获和晚稻栽插的重要时期。目前受洪涝影响,仍有部分田块积水严重,造成早稻收获受阻,影响晚稻适期栽插。要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时抢收早稻、晾晒烘干,确保颗粒归仓;抢农时、抢季节加快晚稻栽插,应插尽插、适期栽插,确保晚稻种植面积稳定。引导南方地区扩大秋玉米等晚秋作物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多留蓄再生稻,种足种满、不留秋闲田。

  抓好秋粮田间管理。技术能否到位,是秋粮增产的关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方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秋粮生产一线,指导农民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东北地区以“抢积温、促早熟”为重点,加快在田作物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夏玉米和中晚稻主产区搞好肥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

  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当前影响秋粮生产的主要是三大迁飞害虫,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威胁较大,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对水稻影响较大。要发挥好草地贪夜蛾防控4条阻击带作用,重点落实黄河防控阻截布防任务,努力确保黄淮海和东北地区玉米安全。强化南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区域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提早落实东北稻瘟病预防措施。继续做好沙漠蝗、黄脊竹蝗入侵防范,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发挥好责任制考核导向作用,较真碰硬开展考核,确保各省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也要保持应有自给率,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增强粮食供给调控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住中华民族的“铁饭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行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培育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促进产学研用企深度融合,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建设一批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构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依靠科技减灾增产。

  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有效形式,将广大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着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骨干引领作用,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等紧缺、优质、绿色品种供给。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科学规划布局专用品种基地和加工产业集群,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保险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让农民务农种粮不亏本、有钱挣。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推动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