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疫情,更是一场大考。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沉重的健康公开课。分餐制、勤洗手、多锻炼……那些我们用伤痛得出的理念共识和行为习惯,值得长期坚守。
从“多加一双筷子”做起
避免聚集性传播,分餐制再度引发关注。共吃一盘菜,这或许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毫不起眼的日常,但这样的零距离接触,可能带来传染性疾病的聚集性传播。
八成受访者认为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很有必要。北京、广东等多地提出推行公筷公勺、推广分餐制倡议,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
六成受访者表示在家吃饭还不习惯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对于传统上倾向于合餐的国人而言,分餐不习惯、显生分、太麻烦,配备公筷公勺或许相对更简单易行。这并不是见外的体现,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
九成受访者外出就餐会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夹菜方式,不少餐饮企业已经自发为食客配备公筷公勺,防范“病从口入”。
进门先洗手成“自觉动作”。“接触”是很多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深圳市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98.06%的市民在外出后回到家或饭前便后有立即洗手的习惯,洗手行为养成率较高。不仅勤洗手,还要会洗手。微博上“七步洗手法”的话题阅读量超千万,网民表示每次吃饭前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认真真洗手,还会在洗手的同时唱完两遍生日歌。
在家开火做饭成生活常态。厨艺的不断精进,不仅让宅家生活有了质量,还能保证复工之后有能量。极光大数据显示,下厨房APP的热度从一月末开始到二月中迎来一波大爆发。
厨艺不好也没关系,依靠电烤箱、空气炸锅、多功能电饭煲等厨房小家电,成为家里“行政总厨”也不是难事。
凉皮、蛋糕、奶茶……不能出门也要满足自己的味蕾。美团数据显示,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并带动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饺子皮销量增长了7倍多。“自制蓬松酥脆大油条”是网民在下厨房中做过最多的美食;“电饭锅蛋糕”因其简单好做而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宠儿,播放量超10亿。
解锁居家生活“潮姿势”
回归健康生活方式,拉近与家人的距离。在这段与家人相聚的时光里,一起锻炼、一起读书、一起游戏,家庭氛围越来越好。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9%的青年近期会培养更多和父母的共同爱好。
亲子居家健身,爱与健康同在。不少健身类App为了让那些宅在家里要带娃的家庭尽情享受亲子时光,推出了亲子健身教学,让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简便易行的居家健身方法得以推广,瑜伽、平板支撑、举哑铃等占用场地小的运动受到广泛欢迎。短视频平台上,“宅家也爱做运动”“客厅健身房”“居家健身小妙招”等话题,累计播放次数约30亿。各类热门的“初学”“零基础”课程让运动“小白”能够在家科学健身。受此影响,健身板、瑜伽垫、哑铃、体感游戏手柄等小型健身配套商品热销。
以“读”攻毒,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书本,汲取知识的力量。宅家期间,碎片时间被整合,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高质量阅读。在知乎热门话题“因为疫情待在家中的你们每天都在干什么?”中,有超六成回答称“看书”。极光大数据显示,2月底微信读书日活用户376万人,他们每日使用时长约70分钟,一天能阅读约2万字。其中医疗、疫情相关作品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等图书搜索次数名列前茅。
前一阵在方舱医院读书的“清流哥”手里捧着的那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革命》走红网络,成为当时豆瓣读书榜的第一名。不少书友纷纷找来这本书,一起阅读。阅读为正处于恐惧紧张情绪的人们点亮“精神灯塔”。
足不出户“云看展”,一起“涨知识”。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今艺术瑰宝,来一场虚拟艺术之旅,给心灵“排毒”。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在内的8家知名博物馆近日集体开启直播,带领来自各地近千万网民“云看展”,还有不少博物馆利用5G、VR、360度全景等技术手段让网民享受身临其境逛博物馆的感受。
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但文明和发展的步伐不会被疫情打断。经此一“疫”,大家都意识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 “救命秘笈”。希望以此次疫情防控为起点,大家都能把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