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脱贫攻坚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时间:2019-10-24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00.jpg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硬任务。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紧迫感、荣誉感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把绝对贫困堡垒攻下来。

  明确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标志着我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

  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源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是中国扶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核心内容是,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精准”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也成为指导当前许多工作的科学方法。

  科学指引了脱贫攻坚的前进方向。新时期脱贫攻坚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分阶段分专题部署推进工作。在脱贫攻坚初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在脱贫攻坚中期,明确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在脱贫攻坚后期,反复强调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脱贫攻坚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大批干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决胜全面小康的思想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阐释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针对性。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要深入把握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资金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处理好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宽广胸怀、全球视野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脱贫攻坚与人类消除贫困的共同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全球性。这些重要论述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为国际社会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新境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切实增强各扶贫主体的责任担当,构建大扶贫格局。

  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践证明,帮助贫困地区建好党支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锻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就能更好发挥党员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就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动员是关键。在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社会力量在发展生产、提供社会服务、公益扶助等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在帮助贫困地区植入发展基因、构筑产业支撑、阻断贫困传导等方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这是对政府扶贫职能的有益补充,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内生动力是根本。实践证明,“造血式”扶贫才是治本之策。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才能有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我要脱贫”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贫困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对贫困治理理论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大扶贫格局是把扶贫纳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把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参与的格局中,构建多措并举的贫困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总结了中国由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减贫发展实践过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遵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掌握好精准扶贫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真问题、要求实办法、拿出精准方案,三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是新时代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法论。

  扶贫工作要“真”。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面对的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只有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要更加注重脱贫实效,而不是走马观花,搞“盆景工程”,搞数字脱贫,要以“绣花”的功夫落实精准扶贫,提升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扶贫工作要“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政治要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要遵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产业要实事求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抓好教育扶贫,下大力气破解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扶贫工作要“准”。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扶贫工作不能搞一刀切,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要切切实实地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扎扎实实地找出“病根”,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取得最大实效。

  领会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制度层面消除贫困的思想,深化了从发展生产力的层面消除贫困的思想,深化了通过人的发展来消除贫困的思想。

  从实践成效看,这些重要论述指导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更可贵的是,贫困群众增强了脱贫信心,推动我国如期摆脱绝对贫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阔步前行。

  从世界发展层面看,这些重要论述为世界反贫困实践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中国贡献,也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中国经验。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思想动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只有广泛整合配置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才能提升扶贫效益。

  从理论层面看,构建大扶贫格局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了贫困治理理论。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呈现出扶贫主体逐渐增多、扶贫模式不断创新、扶贫举措不断增强等特征,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扶贫的转变,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贫困治理精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贫困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强化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证明,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领导是核心。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关键。“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好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把党在贫困地区的战斗堡垒建得更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要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工作,聚焦脱贫工作中的能力短板、知识弱项,精准开展“靶向”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党建+合作社”等方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基础、人才基础和发展基础。

  协同推进脱贫和生态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我认识到,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补齐贫困地区发展和生态短板,才能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事实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贫困地区群众在追求生活富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是实现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然要求。只有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实现绿色发展,才能避免农村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才能让农村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探索走出了脱贫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新路,通过农村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等工作,不仅补上了农村环境短板,也让农民鼓起了腰包,实现了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为全球解决贫困与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指导脱贫实践的制胜法宝

  作为深度贫困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为什么脱贫、如何脱贫、如何保证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和“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基层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攻坚脱贫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论述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确定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帮扶;坚持超常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方略指引,我们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全县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初期的54.36%下降到去年底的9.27%,基本达到了“村村有产业,屯屯通好路,人人奔小康”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将降至2%左右,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