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办派驻河南省光山县挂职扶贫的同志,并同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亲切交流时指出,脱贫攻坚是一项深得人民拥护的民心工程。党的政策再好,也靠大家去落实。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做好民心工程,必须有为民情怀。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应该认识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是对各级干部爱农情怀的考验。培养深厚的爱农情怀,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和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具备深厚的情怀支撑。
广育自然情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这个“天”指的是自然万物,表现了古人对“天道”的敬畏之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目标,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成败。与城市相比,农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良好,景色优美,宜人宜居。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这个优势,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振兴成为越来越多基层干部的共识。不少地方摒弃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取得根本改观。
筑牢家国意识。粮食是维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物质资料。每个人都离不开土地和粮食的养育,每个人都根植于乡土中国。因而,土地、粮食与故乡,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感基点。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土地在国人心中由依赖演变为崇拜,粮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故土情结则是华夏民族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家乡情怀。我们不能把乡村振兴停留在口号上,不能使之概念化、抽象化,而要使之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让爱农情怀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
厚植爱农情感。爱农情感缘于朴素的平民情怀,在古代,这种平民情怀往往表现为“悯农”。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培育爱农情怀尤为重要。从实践中看,一名农村干部能否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取得信任,关键在于从感情上贴近农民,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群众信任,打开工作局面。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要不忘根本,充分认识中国农业,大力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彰显传统农耕文化的优良特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农业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推进了历史发展,也不断完成着自身的更新换代。从原始农业到沟洫农业,再到精耕细作时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农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培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只有不断筑牢爱农情怀,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扎实、更有效。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