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174万吨,比2018年增加293万吨,增长2.1%。2019年秋粮播种面积也与上年基本持平,奠定了秋粮丰收的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基本解决了14亿人吃得饱的问题,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如何满足更高要求的“口腹之欲”成为粮食安全的新内涵。
理解粮食安全,要立足于全产业链的角度。在数量安全基础上,保障安全食品基料生产,才能从源头上保障食物安全。因此,必须在自然资源条件、环境基础条件优越区域,优先布局安全食品基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739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650万亩,其中欧盟标准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65万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为原料的产品已经覆盖全国各大主销区,形成了“龙江食品原料基地牵动东北,绿色食品覆盖全国”的基本格局,为东北地区优质农产品外销闯出范本。通过建设类似的食品原料基地,形成区域布局合理、资源禀赋条件得以发挥、安全粮食原料稳定供给的基本格局,最终打造出了新粮食产业链安全的生产体系,黑龙江的探索经验给人启发。
实践粮食安全,要立足于统一开放的国内外两个市场。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形成运行高效的统一国内粮食市场体系,通过“北粮南运”实现优质粮食及产品外销,维持全国基本粮食必需品价格稳定,满足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升级需求。以粮食自给率为例,广东省粮食自给率不足30%,黑龙江省粮食自给率接近400%,通过主产区与主销区有效对接,促进粮食商品化流通,实现主产区资源转化为资金,提升主产区经济总量,满足主销区粮食多样化需要。二是打造稳定供给的国际市场体系,通过打造多元化粮食进口格局,逐渐减少某些国家相应农产品进口依赖风险,促进俄罗斯及中亚、南美等国家对华粮食出口,形成来源稳定、风险可控的国际粮食供应体系。
把控粮食安全,要立足于历史和未来两个维度。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基本口粮需求还会增加,如果短期内国人饮食结构难以改变,对粮食数量的刚性需求也不会发生改变。历史上,我国粮食产出区域日益集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9,商品量占全国的1/8,调出量占全国的1/3。照目前的趋势看,未来直接粮食需求比例会下降,粮食转化食物及产品比例会逐渐抬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稳定粮食数量安全、满足基本口粮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项要求,调整品种结构,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等其他粮食转化品的需求。
粮稳则民安,食安即民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并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粮食安全的历史性转变,更加科学地指导和安排粮食生产,打造从粮食到食物的全产业链竞争实力,如此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