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遵循、总目标和总蓝图,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理解、提升认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这项世纪民生工程。个人认为重点要做到“六个一”。
一要明确一个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既有物质层面的要求,也有精神层面的要求。“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是绥化市委基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提出的绥化版本的“乡村振兴”方案和愿景。我们在推进建设“都城地”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围绕这20字总要求,不可偏离,不可偏废其一,要始终坚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绥化乡村振兴。
二要做好一个规划。我们常说:谋定而后动,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做好规划。对于我们绥化来讲,就是要在国家总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框架下,进一步谋划制定能够体现绥化元素的乡村发展规划;对于绥化10个县(市)区来讲,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也不能套用一个模子,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做到不复制,差异化发展;就安达来讲,要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就要立足14个乡(镇)的不同特点来具体谋划发展思路和推进措施,要因乡(镇)、因村施策。
三要坚持一个理念。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要实现乡村生态宜居,首先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始终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通过绿色发展保持经济增速,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实现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要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乡村振兴,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需要多点发力,但最主要的是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们绥化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是要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为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要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资,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五要抓住一个时机。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重点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9月29日,财政部发布《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鼓励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限额内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最近有媒体报道,未来乡村基建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元。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就能快人一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抢抓机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项目。最近,省长王文涛同志在东北振兴政策向上争取情况专题会议上特别强调:可以在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领域争取国家政策。乡村振兴就是国家大战略,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争取,要变自拉自唱“地方戏”为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唱“国歌”。
六要留住一个群体。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问题严重,县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绝大多数青年走出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走向城市,并在城市安家,农业生产多数由留守老人来完成。以安达为例,经调研和粗略统计,安达14个乡(镇)、116个村、786个自然屯,除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村和离城市较近的几个城郊村外,很多村屯45岁以下常住青壮劳力不足10%。春耕时节,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的多数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打破人才“瓶颈”。首先要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就业,有了年轻人,乡村就有了人气。其次,要在留住年轻人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整体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