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时间:2018-09-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1.jp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需要努力培育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自2012年党和国家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以各类公益性涉农培训机构为主体、多种资源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应看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而道远;从内部条件看,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当前,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和农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本地人才培育。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应创造条件,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可以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具有一定技能的农业工人和雇员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经纪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等作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从事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人员作为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引导有志投身乡村振兴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为主要对象,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育职业农民。

  提升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着眼于增强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提升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师资库,重点充实职业道德、经营管理、创业指导、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师资。二是改善教育培训基础条件。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充实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基地建设,遴选建设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支持各地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三是优化教学培训资源。健全教材、课程等教学资源开发选用制度,形成全国和省级通用教学资源、地方和特色教学资源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资源体系;开展精品教材、精品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评价推介活动,鼓励各地优先选用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