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江西万载县白水乡白水村观赏百合花。
一提起农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务农。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农业大省江西采访发现,人们印象中老土的农业领域正兴起越来越多的融合、跨区、互联网等新思维。它们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能,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
融合思维:“农业迪士尼”月入百万
走进位于江西省樟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爱农湖主题生态乐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农业迪士尼”。乐园内,采摘园、植物迷宫、丛林秘境、花花世界、农艺创意园、荷兰风车等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
“从春节到现在我们这里游客几乎就没断过,高峰期月收入达到近百万元。”过去从事蔬菜配送的生态乐园负责人王剑辉深深尝到了一二三产融合的甜头。
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一年不如打工几天……这些曾是传统农业和农民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由于挣不到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让今后“谁来种田”成为隐忧,农村也因此日益凋敝。
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人们找到了一条稳农富农的新路子,并重新思考未来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在位于江西省高安市的巴夫洛田园综合体里,农业不再是繁重的农活,而是被注入艺术、时尚、旅游等元素,融入了“闲、养、乐、学”等多种功能。
“在国外,农业本身就有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教育功能,这些市场开发出来就可以挣钱!”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负责人肖文是武汉大学系统工程学博士,当过公务员、上市公司老总,特殊的经历让他对农业有着特殊的认识。
肖文说,他的巴夫洛田园综合体包括了“一谷、一园、一镇”,即巴夫洛生态谷、巴夫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巴夫洛风情小镇,涵盖了循环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牧场游憩区等多个板块,不仅可以生产绿色生态的农产品,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单一的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一个重要方向。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万国根告诉半月谈记者,截至目前,江西共有各类休闲农业规模经营企业4810家,农家乐经营户2.31万户,全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产值达810亿元。
跨区思维:“外地佬”种地不稀奇
“山东、甘肃、海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粗算下,我们已在11个省区市有投资,投资额达70多亿元。”
在江西省樟树市张家山街道一个新建的蔬菜产业示范园内,来自“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鲁寿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凤堂掰着手指和记者细数起了自己的蔬菜产业版图。更令人惊讶的是,前几年,他还在美国洛杉矶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收购了两个基地。
受农村的乡土性、农业的低利润和农民的保守观念影响,过去,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范围较小,大多局限在一村、一县、一省。然而,随着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如今,农业也开始兴起跨区经营思维。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泽泉乡观音桥村种粮大户袁松松说,10年前,农村的土地流转主要局限在本村或熟人间,他刚开始返乡种田时,在自己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地。随后的10年里,袁松松从最初的跨村、跨乡到跨县,再到今年和朋友一起去福建考察农业项目。“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啦,外地佬来包田或者我们去外地包田很常见,大家都是哪里有好田就去哪儿。”
在业内人士看来,跨区思维的背后是农业开始着眼全国乃至全球配置资本、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
在江西省高安市祥符镇南山村,刚刚在这里流转了700亩地种植台湾、日本等地果蔬的浙江客商陈惠民说,借力跨区思维,沿海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模式和江西的土地、生态、劳动力等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了跨区的分工合作和利益共享。
如今,行走在江西许多田间地头,经常能碰到从外省到这里来投资农业的客商。统计表明,近5年来,江西共引进省外境外农业投资项目1194个,引资总额1700多亿元。在一些专家看来,农业正进入跨区经营的新招商时代。
互联网思维:农民“网红”为农民
除融合思维和跨区思维外,农业生产中还兴起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思维,农业从田间管理到市场销售都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
走进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园,只见一排排现代化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鳞次栉比,隔壁的控制室内,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的环境数据:“空气温度:29.1℃;土壤温度:17.6℃;二氧化碳浓度:420PPM;光照度:19700LUX……”
产业园技术总监王希华告诉半月谈记者,这种温室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可自动调节温、湿、光、水肥、二氧化碳,给蔬菜创造一个最适宜生长的环境。
在江西省高安市巴夫洛智慧农业展示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农作物长势、每日农事安排、人工和生产资料投入及未来产量和收益等数据尽收眼底。
巴夫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晗说,过去浇水、施肥、打药主要凭经验和感觉,如今农业生产通过大数据正向生产管理定量化和精确化转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业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不仅让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可控,种得更好,而且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让农产品卖得更好。
从2015年起,地处井冈山南麓的黄坳乡成立了电商服务站,让过去许多藏在深山里的山货卖出大山,并且卖出了好价钱。黄坳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黄小华说:“刚开始,我们卖的主要是井冈竹荪,现在已经扩展到井冈红米、井冈香菇、井冈小竹笋等10多种,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投资,让产品更加多元,规模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甚至借助新潮的“网红”力量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江西寻乌,当地已连续两年开展“我是新农人网红”“最美网红脐橙姐/脐橙哥”活动。活动发起人、寻乌县西河堂农业创始人林瑞平说,“网红”经济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经济力量,通过它,能大大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