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

时间:2017-05-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南京日报

0.jpg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以“小康”概念来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在“全面小康”冲刺阶段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其目标内涵。

  “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个,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是体现其他目标实现的成效的核心目标。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但对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却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把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人”,突出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因此,人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等持续发展相互协调、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在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过程中产生的,随着人的需要的逐渐满足,人的幸福度也在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所期盼的“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为党执政为民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和归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仅有总量和速度上的要求,还有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求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都要求协调,“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关键是“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雄厚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这五大建设的协调推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前进道路。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阶段,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经济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法治昌明、公平正义的政治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凝聚人心、奋发向上的文化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居乐业、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环境友好、永续发展的生态支持。

  “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价值鲜明、导向明确,系统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一方面,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以后,就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结构失衡、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以更加科学的发展来解决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正是为了破解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结构性不平衡、人与自然不和谐、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生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只要我们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长新动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就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断开创出新的发展境界。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