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以“小康”概念来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在“全面小康”冲刺阶段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其目标内涵。
“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个,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是体现其他目标实现的成效的核心目标。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但对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却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把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人”,突出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因此,人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等持续发展相互协调、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在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过程中产生的,随着人的需要的逐渐满足,人的幸福度也在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所期盼的“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为党执政为民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和归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仅有总量和速度上的要求,还有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求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都要求协调,“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关键是“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雄厚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这五大建设的协调推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前进道路。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阶段,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经济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法治昌明、公平正义的政治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凝聚人心、奋发向上的文化支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居乐业、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功能,为“全面小康”提供环境友好、永续发展的生态支持。
“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价值鲜明、导向明确,系统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一方面,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以后,就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结构失衡、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以更加科学的发展来解决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正是为了破解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结构性不平衡、人与自然不和谐、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生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只要我们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长新动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就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断开创出新的发展境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