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讲到了这么一句话: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人有自己的梦,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梦。在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指引当代中国正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走在“十三五”,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事关全国13亿人民生活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全面小康,正是每一个人的中国梦,是深埋在中国人民心中最深沉的梦。
回想青涩年代,“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解放军叔叔”“我要当医生”......儿时充满童趣的回忆,宛如昨日历历在目,那时候的我们也拥有着自己的“中国梦”,那个梦,真实、自我、也充满着爱心。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大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我们的心。2004年,我从浙江来到了安徽上大学,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世界。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长,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多年来,种种原因,我到过贵州、重庆、四川、江西、安徽等许多省份,见到过一些底子薄弱、条件恶劣、扶贫工作极为艰巨的地方,有些触目惊心的场景,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脱贫,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而小康,正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13年的时间,转眼而过,当初的经历,已经成为我毕生难忘的精神财富。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直接也最完整的“中国梦”。
2017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如果说“中国梦”是巍峨泰山,是浩渺河海,它需要细土和细流的汇集,全面小康也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自己的“小康梦”而付出不懈的奋斗。因此,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国家的发展一起进步,使其梦想成真,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每一个中国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发有为,立志图强,立足于自身岗位,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发出实现“每一个的中国梦”的最强音。当“我想读书”的孩子能走进课堂,当“我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学生获得招聘,国家为每个人的竞争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满足基本的条件,帮助每个人通过诚实守法的劳动,实现自己确定的生活愿望和奋斗目标时,抽象的“中国梦”就具体变成了每个人的真切感受,变成他们热爱并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的理由。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脚踏实地,着眼“每个人的发展”。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每一个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