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谢春涛在《紫荆》杂志刊文称,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来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章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总书记主要从两个角度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个从覆盖人群的角度,谁也不能落下。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绝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他说过这样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占人口最大多数,小康不能把农民落下,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全面小康无从谈起。还有,中西部地区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也不能落下。如果落下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会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第二个从小康内涵的角度,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文章认为,小康社会绝不仅仅是个经济的概念,当然经济是最重要的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认识到,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超高速发展,中高速能做到已经不容易了。他更加强调健康的速度,更加强调质量,更加强调民生。
文章亦认为,小康社会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民主自由权利,老百姓不是吃饱了、穿暖了就够了。如果民主发展得好,还有助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包括腐败的问题。浙江省金华市的武义县后陈村就是创立村务监督制度的地方,从2004年建立这个制度到现在,这个村没有发生过干部违纪问题,也没有发生过老百姓上访的问题。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做省委书记的时候到这个地方考察,认可了这个村的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广。
文章还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概括出来不容易,得想方设法让大家真正理解接受,还得把软约束变成硬约束。最需要最有可能变成硬约束的是诚信。有的人为了挣点钱,食品药品都敢造假。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你敢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社会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哪怕困难群体,哪怕没有本事的人,国家社会也得逐步让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比如说残疾人,你能不管吗?比如孤寡老人,你能不管吗?你得让人家有钱看病,让人有地方住,还得让适龄儿童有地方上学。社保哪怕水平不那么高,但是一定要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到所有人口。
还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很多人都熟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十多年前他在浙江讲的,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哪怕有了金山银山,也不见得能换回来绿水青山。如果发展以污染为代价,恐怕有一些人宁愿不要这个发展。他提出,要用最严格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抓生态环境建设。
文章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全面小康,内涵比过去丰富多了,要求比过去高多了,吸引力也比过去大多了。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在2020年实现,对中国人来讲了不得,在世界范围内也了不得。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