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一份度量我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的指数报告在北京发布。
这份由民间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发布以来备受媒体关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此,徐洪才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的五年,这是不言而喻的。从时间方面来看,这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目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亟待冲刺。
徐洪才表示,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才能引领全国朝着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和方向加快步伐前进。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47个样本城市中,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城市有13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21.02%。
徐洪才解读到,2014年底有20%左右的城市达到目标其实已经算是提前完成,虽然反映了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城市可能会超额完成任务,有的可能则是短板,这是由于各个地方的发展基础和资源分配情况的不同所造成的。各地有差异,有的地区先达到目标,有的可能后达到目标,但从全国整体而言,接下来的5年将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冲刺阶段。
《报告》设定小康经济指数以100为预期点。2014年末,全国小康经济指数为80.27。2015年末,全国小康经济指数为86.28,比上年提升了6.01点,增加了7.49%。即到2015年末,全国距离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有13.72的差距。
对此,徐洪才称,到2015年末,全国距离完成目标还有13.72的差距。其实从2011年至今,每年的全国小康经济指数都是以6-7个点的涨幅在增加,这么来算的话,到2020年,每年只要3-4个点的涨幅就可以完成总目标,13.72的差距也有可能超额完成。
2016年已接近尾声,对于由民间机构发布的这样一份《报告》,徐洪才表示,《报告》有它的积极意义,各地发展的情况参差不齐,有一个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打分评估,对其他地区是一个激励,也是一个参照,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同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人民来说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