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论述的博大精深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小康”是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小康”概念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希冀与期待。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初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小康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只有如期实现了这个目标,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动员令:“现在,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在“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因此,“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不可分割全面进步的“小康”。
从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讲,就是主动把握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等。
从政治建设方面的要求讲,就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等。坚持从国情出发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从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讲,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社会建设方面的要求讲,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讲,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加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都存在不少“短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村总体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年收入2300元的中国脱贫标准,2015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75万人。到2020年,实现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用“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全体党员同志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己任,积极投入到这一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宏伟事业中。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