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16-07-1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全国政协委员献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

  到2020年,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解决我国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贫困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提交了不少提案建议。今天我们编发一组全国政协委员针对精准扶贫问题建言献策的稿件,敬请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建立科学严格机制 确保精准扶贫到位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机制,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如期实现到2020年脱贫的目标任务。

  一、探索建立村级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实现贫困县的考核从GDP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转变。对贫困县的考核,要由原来考核GDP转变为主要考核贫困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的扶贫成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把连片扶贫开发、投入帮扶、改善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纳入贫困地区考核主要指标,实行量化管理,层级考核,定期通报。

  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打好脱贫攻坚战。建立以省、市、县为单位,规划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杜绝出现“假脱贫、数字小康”。

  三、完善责任机制,制定“脱贫摘帽”时间表。国家有关部门要将年度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分层次落实到各省区市,建立“主要领导揽总、挂联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帮村、党员干部联户”的领导机制和“省主管、县主责、乡镇主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在掌握情况、摸准家底的基础上,明白“为什么帮”,掌握“帮什么”,明确“怎么帮”,确保“帮到位”,做到“帮到底”,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有学上、有房住、病能治,实现全方位脱贫的目标。

  四、构建监督机制,确保扶贫项目、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要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管理制、行政负责人承诺制、项目建设公示制、资金划拨报批制、项目进度验收制、项目结果审计制等,强化对资金的多渠道监管。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及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加大责任追究和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奖惩机制,让能者有其位。要把“减贫摘帽”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形成摘不掉“贫困帽”就会摘你“乌纱帽”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等问题,让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成为“减贫摘帽”的中坚力量,成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助力能人扶贫 夯实脱贫基础

  曾有人才问题课题组选择我国六个市(区)进行问卷调研,表明农村能人在带头贫困村脱贫方面,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以说,尽管每个村的贫困与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事实证明,一个村只要有少数几个愿意为大家服务和奉献的能人,这个村就容易脱贫。有了勇于克难的能人,就能带领村民变害为利;有了思想先进的能人,就能帮助村民吐故纳新;有了创业创新的能人,就能引领村民兴业致富。而条件的改善、人们先进观念的树立和产业的发展,正是支撑脱贫、稳定致富的基础。

  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大量的人财物都会投入到脱贫决战场,但一定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能人扶贫的作用。应通过助力能人扶贫,不断夯实脱贫基础。为此,建议:

  一是多渠道选用能人。第一,从乡土致富能手中选。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能人进行摸底,把各方面能人“亮出来”,让群众学有榜样。第二,从返乡人才中选。有不少在外业有所成的人回到农村,有志于干一番事业,应充分挖掘这座“富矿”。第三,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应将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作为一项长效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第四,从社会上招募有志于到农村服务的志愿者。

  二是多方面培训能人。虽然能人具有某一方面专长或有一定经济基础,但还是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培训。对乡土能人,侧重培训产业化知识和互联网技能;对回乡能人,侧重培训如何参与扶贫;对下派干部和志愿者,侧重培训“三农”基本情况和政策。

  三是多形式支持能人。第一,创环境。大力宣传能人扶贫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能人参与扶贫、尊重和厚爱扶贫能人的良好氛围。第二,给舞台。选拔那些政治素质较高、热心为乡邻服务的能人进村“两委”班子,或参加村组各种自治组织,使他们能更好地显身手。第三,搭平台。视能人实力大小,支持能人与乡、村、组或户对接。鼓励能人领办技术、产业协会。县、乡、村应多组织能人相互交流和外出考察。第四,帮资金。结合“双创”建立能人扶贫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能人领办农村扶贫项目。帮助那些“落户”本村的能人解决实际困难。第五,建机制。支持能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提倡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农村产权入股。支持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民俗客栈和特色消费业。支持一、二、三产业对接,拓展能人做强产业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文:实施边贸扶贫 推动边民致富

  近年来,国家制定出台鼓励边贸政策措施,给沿边地区带来极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边民得到实惠,逐步形成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边贸扶贫新路子。在看到边贸扶贫政策效应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实施边贸扶贫过程中,边贸惠民作用和政策红利受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边贸互市点的货场、仓储装卸、信息化水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市贸易商品“穿岸而过”,难以直接在边境地区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边贸拉动地方经济和带动贫困边民就业的作用有限;不法分子通过购买边民免税额度、租借边民证、雇用边民搬运、带进互市商品等方式从事走私违法活动在边境地区较为普遍,互市贸易政策红利没能真正惠及边民;现行部分互市贸易政策法规滞后,如对互市商品范围的界定及种类数量限定、互市点开放审批、互市商品进入国内流通环节等方面的规定难以适应当前互市贸易发展实际,影响了互市贸易政策整体效应的发挥。

  为进一步完善边贸政策,尤其是互市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边贸在沿边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促进边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边境加工企业发展,延长边贸产业链,推动边贸产业化发展。继续加大对边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当放宽或取消涉及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加大信贷融资力度,为边境地区形成加工型产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互市免税商品就地加工,提升其附加值,让边贸政策红利最大程度留给边境地区和边民。

  二是改变将边民个体视为互市贸易唯一主体的思想观念,组建互市贸易合作社,引导边民以集体形式开展互市贸易。基层政府在本轮精准识别基础上,对有从事边贸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指导培训,鼓励帮助贫困边民以投资投劳参股的形式参加合作社开展互市贸易,帮助他们解决因缺乏资金和自身发展能力弱而无法充分用足用活互市免税额度优惠政策这一难题。海关应适应合作社经营特点,创新监管模式,对合作社互市贸易进行规范管理。

  三是修改完善边贸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修订现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互市贸易定义、贸易主体等方面内容,适度放宽互市免税政策商品原产地范围;参照农产品收购进项税抵扣的办法解决互市商品规范进入地方生产领域的问题,推动边境加工产业发展;改革互市场所开放审批制度,取消互市委托管理规定,把设立开放互市场所纳入国家口岸开放管理,加强海关对设立开放的互市场所的监管;适度提高边民互市进口免税额度和放宽互市商品种类限制,以提高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积极性。

  四是通过“互联网+”提升互市贸易信息化水平。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建立边贸管理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边民身份备案、互市商品申报、海关监管等方面信息纳入网络服务平台,形成国家层面的边贸大数据,为国家准确研判边贸发展,准确制定边贸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五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的省区,探索建立边境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两国一检”的通关合作新模式,提升海关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边贸互市转型升级,提高边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林:补上因病致贫返贫这块“短板”

  我国农村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有很多是因病致贫返贫,占贫困人口总量第一位。为解决这一短板,提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农村全范围医疗救助体系,是解决因病致贫的重要基础。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为60%左右,尽管筹资水平逐年提高,但考虑到需求释放、老龄化、过度医疗等因素造成的医疗费用增长,可以预见,基本医保制度在短期内无法达到80%以上的保障水平。而大病保险,仍然存在自付比例较高的现象。因此加快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将对解决灾难性卫生支出、控制并减少因病致贫问题,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第二,放开农村大病用药和报销目录,提高或取消医疗救助封顶线,是摆脱因病致贫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上还存在设有用药、报销目录和救助封顶线等问题,这是农村贫困人口摆脱因病致贫的重要羁绊。因此,应主要考虑救助对象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部分,若存在致贫返贫风险,都应予以救助。另外,如果救助对象的个人自付水平较高,却还设置救助封顶线,则难以起到“托底”的作用。建议提高或取消救助封顶线,并大幅提高救助比例,切实减轻救助对象的大病负担。在封顶线以上部分,仍有致贫返贫风险的救助对象,应通过临时救助予以保障。

  第三,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环境和能力,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是摆脱因病致贫的重要方式。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5年9月份,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6万个,因此完善基层卫生院(室)建设和解决县级医院救护车不足问题是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道保障线,也是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的重要条件。另据调查,我国农村四类地区距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平均在5公里及以上的比例为11%,有些西部边远地区农村据最近医疗点的距离更达到30—40公里,甚至更远。因此,要解决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累族群”等循环致贫现象的发生。

  第四,政府购买民间社会组织服务,是合力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可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积极性,撬动社会捐赠。2009—2014年,我国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医疗救助资金超过了1000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占63%,地方财政投入占32%,社会捐赠占5%,一方面说明各级财政的补助资金对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规范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没有发挥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建议今后实现各级财政资金与社会捐赠的联动,并使之常态化,便捷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精品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做好“文化扶贫”工作,关键是要贯彻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一准二重三精四实”。

  一准,就是扶持对象要准。目前全国共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此,亟须进行“文化帮扶”,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继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针对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多民族杂居、少数民族聚居的现实状况,利用现代文化和“非遗”等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尤其是强化本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特色,扶持引导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二重,就是高度重视“文化造血”。“文化扶贫”,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一个民族的大厦要有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全民素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就能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转化率、利用率,就能推动文化产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贫穷,首先要改变贫穷地区人口的素质、观念,这就离不开文化。因此,我们在“文化扶贫”中,通过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组织文化扶贫志愿者,培养当地文化工作者,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使文化的种子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精,就是开展“精品扶贫”。“文化扶贫”也有一个“适销对路”、“因地制宜”的问题。以前,人们往往会拿些淘汰的东西,拿些旧衣裳、旧书籍送到贫困地区去,现在这样做就不妥了。我认为,“精准扶贫”对于我们来说,也应当是“精品扶贫”,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优秀的各类文艺作品去满足贫困地区的文化需求,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教化作用,发挥更强的引领功能。

  四实,就是办实事、求实效。“文化扶贫”工作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虚”和“空”。为此我们一定要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虚功实做”、“实事实办”。就美术馆来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涉及300多家国有美术馆,现阶段统计,藏品数量近60万件。如果将这些藏品有计划地展示传播,其产生的文化能量是可想而知的。美术馆的画库不是冷库,是宝库,要让这些躺在库房的国宝活化起来,不断向人民献宝,真正实现国家艺术典藏为全民共享。

  我们要在“文化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加强文化服务标准化、长效化的机制建设。二是实行资源整合,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文化资源层层渗透、充分运用到不同规格的活动中,发挥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三是组织专家团到贫困地区进行“经典解读”。四是创新经典资源的数字化文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文艺经典资源共享。五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基金立项、吸引企业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普及经典项目。六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普及经典”作为“文化扶贫”的任务,作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保监会携手 为脱贫攻坚“上保险”

  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保监会日前在京联合召开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部分保险公司代表会上签署并发布《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倡议书》。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要把保险纳入各级扶贫规划及政策支持体系,运用保险工具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要求全行业分类开发、量身定做扶贫保险产品,构建贫困人群受灾快速响应机制和异地理赔绿色通道,确保保险赔款及时足额发放。

  交通运输部:今年实现7000个村通硬化路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是贫困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最大“短板”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07万公里,全国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840个乡镇和7.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但全国仍有4个乡镇和826个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为81.6%。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依靠“交通+”的特色扶贫之路,以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提高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成效。今年,有望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150亿资金探索多元化扶贫

  中国进出口银行近日与重庆市云阳县签订《金融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为云阳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5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夯实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截至目前,进出口银行累计在全国28个省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近百个贫困区县支持了200多个金融扶贫项目,其中支持金融扶贫重点项目143个,批贷金额近150亿元,带动了数十万农户脱贫。

  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在外经贸领域的独特优势,深入贫困地区发掘区域特色和产业潜力,积极探索“一省一策”的多元化扶贫道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