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解民于困的攻坚战——全市8个县区市共识别出贫困人口15.4万人,2016年目标实现47个贫困村出列、4.48万贫困人口脱贫,决胜贫困的征途任重道远。这是一次对全市党员干部的大考验——市、县、镇、村四级干部17134人进村入户,摸穷根,定措施,全力以赴对贫困进行“围剿”。
这是一次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动员——坚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信念……今年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严实加压、拉升标杆、高点定位、精准发力,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方法,细化实化程序和举措,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正紧锣密鼓打响。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促进整体推进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滁州市分层优选,整机构、强队伍。市级层面,参照省模式,调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36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优化调整市扶贫办,配备3名县级专职副主任,采取带编抽人的办法,从相关单位抽调了10名肯干会干能干的同志,机构单设、集中办公。县级层面,各县(市、区)全部独立设置了扶贫办,人员9至15人,同时参照市里建立了县领导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推进机制。其中,定远县在县直单位抽调了1063名干部,明光市组织了1958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镇村层面,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所有乡镇都设立了扶贫工作站,配备4至6人,由乡镇科级领导兼任站长,全市846个村配备了扶贫专干。走进贫困乡村,处处涌动着脱贫致富、创造美好家园的热潮。滁州市按照县镇村户帮扶“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市级建立“1112”帮扶制度,市委常委牵头联系1个县,38位市级领导各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包保2户贫困户。市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摸贫困底数,商讨帮扶措施,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区)比照市里做法,建立了县领导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推进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市、县、镇、村四级干部17134 人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均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全面解决了贫困户“有人扶”的问题。精准识别,精心保障,坚决不漏一户“你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解决“扶持谁”,是开展精准扶贫的首要问题。滁州市突出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严格规范程序,完成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另一方面,对建档立卡的所有贫困户逐户上门核实,谁入户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同时全面推行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核、村组两级公示,让群众把关,让程序守门。
一方面,对建档立卡“回头看”和清单编制的各环节都要求留下痕迹、存档备案,确保责任可追溯、可倒查。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共识别出15.4万贫困人口。5个重点县市共识别出贫困人口13.1万人,其中退出5.1万人,纳入5.39万人。在今年1月20日滁州市扶贫工作大会召开之后,滁州市委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为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安徽省“1+20”配套政策,各有关单位抓紧制定配套方案,目前已启动“1+15”个,出台1个。
为加强扶贫能力建设,该市于2月底成功举办了高规格的全市扶贫攻坚专题培训会,从市级领导到驻村专干共400余人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帮扶干部的业务水平。随后,滁州各地均组织了扶贫专干进行业务培训。扶贫攻坚,资金是重要保障。滁州市、县两级共安排扶贫专项2.35亿元,整合资金3.53亿,共5.88亿元。各县市区比照市里做法,加大投入,确保与各自的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
扶贫专项资金受益主体只能是贫困户,做到“三用三不用”,即产业到村到户用、撬动金融资本用、智力扶贫用;基础设施建设不用、公益性事业不用、贫困户不直接受益的项目不用。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坚持对症下药“从今年春节过后就陆续有各级干部来我家了解情况,不断鼓励我,帮助我家寻找脱贫致富的办法。”张自友是明光市张八岭镇柴郢村村民,由于老伴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原本还算宽裕的家庭因病致贫。市乡两级帮扶,村干部定点联系,帮他确定了家禽养殖的产业脱贫方法,并帮他申请贴息贷款,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解决销路问题,确保养得起、卖得好、促增收。明光市整合各层级干部力量,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上做到“两个全覆盖”。即实现市级机关领导帮扶到户全覆盖,组织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777人对全市 5899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村两委干部作为定点联系人,实现定点联系全覆盖,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组织332个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到户,每个村安排几个单位帮扶,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全面解决了贫困户“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对促进帮扶措施落实起到良好效果。滁州各级帮扶干部下乡进村后,上门核实,将入户核对“回头看”与入户掌握情况、联络感情结合起来,工作队提前入户摸底数、核真伪、查病根。
上门会商,由市农委、市扶贫办牵头组成专家组,指导驻村工作队、包户干部登门入户,一户一户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共商脱贫措施,制定“四项清单”,做到一户一清单。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共编制“四项清单”6.6万户,完成率100%。随着帮扶措施的落实,帮扶干部每月对贫困户进行联系走访,第一时间掌握贫困户最新情况,及时对“四项清单”进行更新。为把措施清单搞准,该市各地共抽调228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行业专家“智囊团”,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入户措施拿不准、“一村一品”产业项目选不准等问题,用技术保障精准。
各地按市统一的“一户一档标准化清单”建立了“一户一档”,扶贫资料档案进一步规范。来安县开展“千名干部包千户”活动,全县11个贫困村和5885户贫困户由县、乡(镇)、村三级2132名干部全部包户到位,每名干部均联系帮扶至少2名贫困户。目前,全县95个帮扶单位开展贫困户入户对接6000余人次,收集种养、助学、技术培训等各类需求近万条。图为副县长王明高在舜山镇走访贫困户。韩先秀摄产业帮扶,补齐短板,增强造血功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前,滁州市将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产业,通过项目的实施推进,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滁州市第一批扶贫专项资金投入4130万元,围绕47个贫困村出列,4.5万人脱贫的目标,实施产业扶贫,并制定2016年各县市区财政专项资金下拨情况专项统计表,实行周报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
扶贫项目实行“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市级备案”。春节前,该市农委及时印发了《滁州市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方案》,成立9个工作组对123个贫困村进行了充分调研,制定出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年度实施方案。连日来,滁州各地“一村一品”、光伏电站等产业扶贫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牵引作用下,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安排贫困户就业”、“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贫困户托管给合作社”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的转化。
今年初,凤阳县板桥镇余湾村牵头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采取抱团脱贫的方式,把全村38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流转32亩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统一技术、管理、销售,扶贫专项资金作为每户的入股资金,年底产生效益后拿分红,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
目前,各县(市、区)均出台了产业帮扶政策,广大帮扶干部带政策到户,带资金到户,提高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794户贫困户计划发展产业。此外,各地迅速成立评级授信领导小组,全面开展贫困户金融评级授信工作。目前,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授信5.88亿元,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如今的皖东大地上,一幕幕跃动着希望的画面不断涌现,一首首创造着明天的歌声迎风飘扬,贫困群众仿佛看见了幸福来敲门。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