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再次进入了全国“两会”时间。全面小康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一大民生亮点,自然受到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全面小康是全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省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简单看作我们俗话说的“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这只是人们谋以生存的原始手段,与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相差甚远。我们需要解决的远不止这些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主要是让他们实现脱胎换骨,生活好,能发展。从客观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扶贫之后,剩下的这些很多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时限只有5年。因此,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做实扶贫攻坚。
要做好扶贫攻坚,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生产力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只有调动贫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脱贫致富,顺利走上小康之路。
治病要找病因,治贫要找穷根。做好扶贫攻坚,仅靠资金投入,远远不能填满这个“无底洞”,要从根源抓起才行。穷根子到底在哪里?人与人之间自有差别,不同的地方也大相径庭。但最清楚穷根子的人还是当地百姓。为啥脱不了贫?缺乏带头人,找不准方向,大家很难拧成一股绳。河南林州以前很穷,为啥?缺水。咋办?找水源,引水灌溉。在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的带领下,林州人民斗志昂扬,一条人工天河修建成功,林州当地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新乡的全国劳模吴金印,挨家挨户谈困难,找原因,研究对策,领头打拼,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造福乡邻。如今,耄耋之年的吴金印仍在带领唐庄人在打拼,唐庄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他们脱贫致富之路的有力印证。
由此不难看出,扶贫攻坚没有捷径,人的问题需要靠人来解决,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熟练应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知心领路人。只有找准了领路人,就不难找出穷根子,也不怕找不到新出路,更不用担心身后没有跟着干事的人。更何况,政府还有相应的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再硬的骨头,“啃”起来也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对于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贫困的少数个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他们自身实际,解决当前困难,帮助就业或是培训技术,尽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全面小康是具体的目标,更是一种民生责任。做实扶贫攻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更是党性原则的外在体现。找准方向,用对方法,“硬骨头”也能“啃”得精光。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