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专家表示,打赢种业翻身仗,亟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同时抓紧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集中资源和力量,推动种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种业体系。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成杰在第二届乡村振兴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种业从小而散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种子生产和销售的集中度明显提升。我国种业市场的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尹成杰说,要进一步改革种业管理体制,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推进特色种业创新发展,加强现代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育种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我国种业企业竞争力。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表示,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在论坛上发言。(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供图)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在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的背景下,也要看到粮食进口快速增长等问题。这对农产品贸易、粮食生产储备、耕地保护、技术创新等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张合成认为,在农产品保供方面,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专家建议,接下来要把种业科技攻关列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集中资源和力量推动种业基地建设,健全繁育体系和供应保障体系。(记者侯雪静)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