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璐)“当前,我国各地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都相当大。在贫困县普遍‘不差钱’的情况下,重点是要管好用好这些钱。这就需要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把扶贫工程做实做细。”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日前在中国扶贫攻坚战略研讨会上如是说。
当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扶贫攻坚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与基层一线扶贫工作者围绕扶贫工作如何才能更精准,交流典型经验做法,并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王巨禄在调研中发现,新一代有文化、懂专业、会管理的青年农民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主力军之一。他认为,各地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吸引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在农村建功立业。只要培育和壮大这支农村青年队伍,就能从根本上推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扶贫攻坚最重要的途径是产业扶贫,这就离不开农业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更加关注农业企业家在扶贫工作中的作为和担当。他表示:“落实扶贫攻坚,需要农业企业家有担当精神,衡量农业企业的重要标准,除了看企业自身是否做大做强,还要看它扶持了多少农户,帮农民增加了多少收入。”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礼泉县袁家村,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抓手,成功打造了“关中印象体验地”品牌,实现富民强村。袁家村老支书郭裕禄在交流典型经验时说,精准扶贫不是“给钱脱贫”,而应该由村干部带头找出发展道路,带领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发展家乡。
此次研讨会共吸引了300余名政、商、学界人士参会。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县域经济发展委员会、精准扶贫创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