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会动态

创新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应对人口老龄化

时间:2015-11-2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我们办好养老事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和鼓励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明确了方向。联系国内外养老发展的情况,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全面深化对养老现状的客观认识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速伴生,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明显同在,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现象的出现并存,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相互交织,这种无法逆转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养老与其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不如说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必须面对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的重大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实行了“一孩化”的人口政策,对遏制人口过度膨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政策派生的负面效应导致人口结构性失调日趋严重。从1992年开始,我国妇女生育率就下降到更替生育水平2.1以下,目前仅只有1.4左右。在生育旺盛期,面临女性剧减和低生育惯性的双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劳动人口下降,家庭“失独”现象堪忧,养老体系持续压力越来越重,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据统计,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6亿,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数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举世少有。为了适应人口结构性变化,保证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积极应对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也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全国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紧迫感、责任感,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宽阔的社会保障服务领域,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在养老事业、产业的发展中体现个人和社会价值,为国分忧,为民解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积极探索社会养老的创新模式
  正确应对养老问题涉及生产力的发展、财政的支付能力、人口的结构调整和观念更新等多种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合理配置,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政策和固定模式。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一种是由政府主导和包办,覆盖全社会的高福利的单一模式。其发展趋势是助长了公民对政府依赖情绪的增长,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增大,长久下去,难以为继。若要改变这种既定的模式又往往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最终导致国家进步的活力减弱,经济发展不快。另一种是由个人合理负担,鼓励社会多方自愿参与,支持企业进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共赢的组合模式和保障体系。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既可克服公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又能满足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缓解公民和政府的矛盾,有利于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直到目前为止,各国对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仍在完善之中。我国养老问题提上日程的时间不长,面对的问题很多,积累的经验又少,如何既从国情出发,又能用宽阔的国际视野,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职责定位,建立健全中国式的养老体制和机制,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速推进公益性和产业化养老的融合发展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养老保障服务主要局限在少数“失能”老人的身上,对占比很大的健康老人的保障服务覆盖不够,关注有限。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要求在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失能”老人保障服务水平的同时,迫切需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加强养老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大多数健康老人的保障服务要求。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催生,目前,已经涌现出的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推出的养老理财、保险产品,正在规划建设的养老用品产业园区,以及养老用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主的养老服务产品市场呈现出的旺盛需求。还有以综合性养老社区、主题养老社区、旅游度假型养老公寓等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开发模式开始试水,各种养老基金和投资公司越来越关注养老项目的投资,养老产业链的延长,产品和衍生品的变化多样及附加值的提高,都一一说明养老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家的目光,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新型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定会指日可待。
  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单靠企业家的精神、热情和智慧远远不够。一个带有公益性的新型产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金融、保险税收、土地规划、卫生文化等管理部门应当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转变过时的传统观念,减少和下放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和权力,建立公开、便捷、高效和能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流程,革除原有政策、法规的弊端,修正和完善新的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这是创新企业家普遍的呼声,也是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热切期盼。只有把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养老保障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完善起来,有效防止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曾经发生的问题在我国重演。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本文为在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举办的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致辞,有删节)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