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巨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要用改革发展的思路去解决。”
王巨禄谈到,现在一说到农村空心化,大家想到就是那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媒体在报道时往往也都喜欢渲染悲观、消极的情绪。其实,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来解决。要想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除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还要建设好农村中心乡镇,加大对县城和农村中心乡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平台和载体。逐步形成城乡一、二、三产业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才是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和收入的根本出路。
王巨禄介绍说,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农村人口做减法,城市人口做加法”。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一般占人口总数的10%,次发达国家约为15%。这样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也就是让更少的人去经营更多的土地,这样农民才能富裕起来。如果能把县城和中心乡镇建设好,将人口集中到有相对规模的城镇,就可以弱化农村与城市的界限,增加城乡之间的融合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
“当然,仅有漂亮的城镇还远远不够。”王巨禄告诉记者,这几年,他走访了不少新建的农村社区,也跟随全国政协的调研组就相关问题进行过深入调研,调研中发现,有一些地方的乡镇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现在一些地方采取将老百姓整体搬迁到新社区的做法来解决“农村空心化”,这种做法看似一次性解决了农村看病、入学等难题,但如果新社区不能解决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话,到头来还是年轻人往外跑,留下“老弱病残”。王巨禄不无担忧地说:“如果不做好产业规划,农民没有新的就业渠道,收入得不到提高,新社区也难保不会变成新的‘空心社区’。”
王巨禄在采访结束时,特别强调,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且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村的多元化发展。他还风趣地说:“从长远看,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也许将来,农村才是大城市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