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李强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彰显特色优势 ...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康之声

残疾预防,以健康成就小康

时间:2016-09-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把残疾预防和康復保障连成一条线,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以全面健康成就全民小康。

  “到2020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显着增强,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在同等收入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日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救助上,同时也体现在预防上。调查显示,后天性因素是目前中国人的主要致残因素。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数量多,负担重,採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在这个意义上,残疾预防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工作,既十分必要,又极为紧迫。

  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残疾人规模增大、结构变动、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人口快速老龄化、意外伤害、慢性疾病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让残疾预防和保障变得更復杂。有数据预估,到2030年,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压力,也附加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有学者直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康復和保障是对残疾人“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是“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现代医学科技也为预防残疾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预防与康復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者使其延迟发生。近些年,预防并控制残疾发生也取得不小成绩,研究数据表明,1987年至2006年间,我国至少遏制了1500 万人出现残疾。正如专家所言,“残疾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会战略”。

  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应是并行不悖的双轨。在观念上,不少人以为“残疾预防只是残联的事情”,而实际上关联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领域。《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8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已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80%以上……这些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所谓“治未病”“防未病”,不仅要将预防工作在各领域内前移,也要让更多人树立预防残疾的意识,从检查身体、健康生活开始。事实上,如果把生命的时间轴分解成不同阶段,残疾风险既不会因年轻活力而远离,也不会因年老体弱而熘走。婴幼儿时的先天性残疾、学龄阶段的传染病致残、工作过程中的创伤性致残、老龄时期的煺化性疾病致残等,都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应该树立起“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

  北京时间9月8日,裡约残奥会的大幕在马拉卡纳体育场拉开,中国308名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激荡生命的力量。如果把残疾人事业比作同生命一起奔跑的赛事,保障残疾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是赛程部分,避免因各种塬因致残、致障则属于前端关口。把残疾预防和康復保障连成一条线,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以全面健康成就全民小康。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