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充分发挥金融对粮食安全的支持作用

时间:2025-03-26 9903人阅读 0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2.jpg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进一步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要看到,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均需要金融的支持和保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助力“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科技创新在保障我国粮食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以科技兴农为抓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需要看到,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单一的金融工具难以满足要求。同时,农业科技进步既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也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推广应用等诸多环节。为此,要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丰富金融支持方式,强化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效应,既为农业科技类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又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推广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在研发阶段,可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提供长期稳定金融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基金、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等在农业领域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成果转化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育种制种设施设备、植物新品种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从研发、种植养殖到深加工、推广销售等环节的融资需求。

  助力“藏粮于地”,提升耕地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优质的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才能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高标准农田从建设到后期的修补、维护,持续时间较长,投资额度较大,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为此,要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更多长周期、低成本贷款,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设专属金融产品,完善贷款偿还渠道,提升其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探索用好乡村振兴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耕地质量,目的在于保障土壤健康、提升耕地产能水平,需要通过杜绝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田地膜残留等,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因此,可鼓励金融机构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至耕地质量提升领域,降低融资成本;围绕固碳增汇、养殖业减排降碳等领域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绿色资金支持;将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行为与信贷获得等金融支持相挂钩,提升经营主体推进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助力“藏粮于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只有让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积极性,粮食流通和销售市场畅通,才能不断提升粮食产能。有效的金融服务可为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渠道,缓解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对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提高服务小农户的能力,以及发挥好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的作用,提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质效,满足农产品经营主体的资金周转需求。农业保险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有效金融工具,可提供灾害风险兜底保障,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分散风险,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还能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此,要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发展特色农产品等保险产品,提升理赔精准化程度,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持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体系。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