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信息,3年来,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一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3年来,良种繁育“国家队”基本形成,倾力打造216个农作物制种基地县、330个畜禽核心育种场、101家水产原良种场,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升到75%以上;3年来,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种业重大科研项目占比达到60%,农作物、畜禽、水产国审品种中企业选育占比均超过六成;3年来,种业市场环境持续净化,启动登记作物品种“仿种子”专项清理工作,从严规范品种登记管理,加快构建登记作物品种DNA指纹图谱库。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要把种质资源“保起来”。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2023年年底,我国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新收集的资源悉数纳入各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黑龙江省已完成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改扩建,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容量提升到20万份,水稻、大豆种子自给率达到100%,农作物种子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要牢固树立全面保护、多元化利用理念,充分借助数智化平台对分类甄别后的种质资源实施精准鉴定与评价,加大投入力度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保护地,继续完善以国家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以区域性、专业性中期库、种质圃为支撑和原生境保护区(点)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要把育种硅谷“建起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科研平台,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南繁硅谷”育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投入使用,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完成划定,超过70%农作物新品种经南繁孕育。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启动实施“藏种于地、藏种于技”工程,组织开展农作物制种基地标准化创建,探索基地“田块归并”、连片整理路径,支持制种基地引进专业性农机装备研发企业和机构,支持鼓励制种企业繁制推广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良新品种。
要让创新环境“优起来”。知识保护是种业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据统计,2016至202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植物新品种民事一审案件1939件,审结1746件。近5年来,品种权人胜诉率超过七成,维权“证明难、成本高、赔偿低”等难题得以有效纾解。当前,种业科技创新市场环境的优化仍任重道远,要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的相关规定,优化品种保护、审定和登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品种身份证和种子认证制度,推进品种同质化、“仿种子”治理,压实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
要让企业科研院所“联起来”。近年来,北大荒集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持续开展种源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北大荒种业发展模式,从源头提升粮食产能。一路向“新”,逐“质”而行,要强化靶向培育,联动科研院所,加快构建种业企业集群雁阵,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将企业扶优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持续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锻造一支勇担种业强国重任、勇立种业振兴潮头的主力军。
从“犁开春泥”到“秋实满仓”,种子的“芯”贯穿农业始终,种子的“魂”萦绕祖国粮仓。在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须持之以恒绘制种业振兴新蓝图,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强基铸魂。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