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时间:2023-05-10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工网

2.jpg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理论要义,其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引人瞩目,深刻展现严整有序的逻辑链条,尤为彰显务本开新的价值意蕴,集中赋能团结奋斗的实践追求。

  展现严整有序的逻辑链条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从“本质”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也从“本质要求”阐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认识。

  历史进程相互贯通。回望百年伟业,党和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无论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还是探索摆脱贫困的历史性难题,均镌刻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同期盼。凝望新的百年伟业,党和人民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任务,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课题,均昭示着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互动,清晰得出一个历史结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

  理论架构相互自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特征。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化表达,自然内蕴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实践取向相互承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既是长远目标,也是长期的历史过程,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新时代”的重要维度即在于,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我们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彰显务本开新的价值意蕴

  共同富裕以其原创性实践彰显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同富裕是最大的民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心所向。

  共同富裕既是理想境界,更是实践创举。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共同富裕不过是人类的幻想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大地精彩上演着反贫困、求共富的历史大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践雄辩证明,中国发展道路就是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既有共同期盼,更有成果积聚。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民意基础。我们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蝶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亮出了成绩单: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等等。

  共同富裕既显中国特色,更显世界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极具挑战性的时代课题。富裕是现代化的标配,但贫富差距却成为世界性难题。资本主义虽然抢先获得现代化的赛道,但无法跨越贫富差距的鸿沟。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必然会开创造福中国人民、福泽人类社会的历史伟业。共同富裕极大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和党的二十大均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不仅惠及更多的社会群体,兼顾各阶层利益,而且面向当今世界构筑起全方位合作平台,能够促进各国共享繁荣,创造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赋能团结奋斗的实践追求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在团结奋斗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智慧创造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贵在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还要靠团结奋斗开创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共同富裕不是口号,必须讲得透、做得好,看得见、摸得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志在勇毅前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知重负重方能砥砺前行。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因地制宜振兴乡村,凝聚农民富裕强大合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共同富裕的精准模式。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勠力同心绘就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最美画卷。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在党的领导。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实现共同富裕是百年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在全体中国人民,必由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具有全民性,更具有全局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既要以先富带动后富,更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要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领导是汇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定海神针”。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