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下,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国际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情况又会产生什么变化?4月20日,“2023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22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3年、2027年和2032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构建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稳住了基本盘,夯实了压舱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粮食逆境再夺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基础持续稳固。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87亿吨,连续8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迎来“开门红”,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棉花产量小幅增加,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果菜鱼供给充足,蔬菜面积产量稳中有增,水果量足质优。
中国农业的稳步发展和持续增强,得益于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的政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不断加强,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种业振兴深入推进,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有力,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为2023年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指出,未来10年,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持续构建,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有利条件下,中国粮食安全根基将得到持续巩固,15.46亿亩永久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亿亩以上。随着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速推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短板不断补齐,农业科技增产提效显著,未来10年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9.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完善,食物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预计2032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67亿吨,其中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持续提升,蔬菜和猪肉生产更加稳定。
稻米和小麦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报告显示,未来10年中,稻谷生产将维持稳定态势,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产量稳定在21000万吨左右。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稻谷消费量先增后降,其中食用消费的绝对量和占比稳中有降,稻谷供求总体宽松的格局不变。未来10年,小麦播种面积呈稳中略降趋势,随着小麦单产提高,产量稳步增长,2032年将达14390万吨,年均增长0.5%。
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消费需求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伴随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加快推动农产品消费由粮菜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报告指出,未来10年,粮食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用消费较快增长,饲用消费将增长13.4%,人均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大豆食用消费将增长34.8%;蔬菜消费量保持平稳增加,年均增长0.6%;奶制品、水果、水产品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3.3%、1.9%、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蔬菜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是贸易顺差农产品。当前,中国蔬菜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供给充足,消费活跃,品种结构趋优,质量安全可靠,长期保持净出口和贸易顺差。报告总体判断,未来10年,蔬菜生产有保障,产量高位稳定。随着产地预处理水平提高,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深化,蔬菜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树立大食物观”“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是大势所趋,也成为蔬菜生产转型升级的政策契机。通过改造老旧设施提性能、新建设施拓空间、依靠科技进步提效率、创新组织方式补短板等措施,重点通过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苗统育统供、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采后高品化处理等社会化服务,是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水果生产和消费国。2022年我国水果供给充足,产量在3.01亿吨。报告指出,未来10年,我国水果产量稳中有增,消费持续增加,进出口规模扩大,价格波动上涨。水果品种种植结构和产品品质结构逐步优化,成熟期更加细化,鲜果上市期延长,品质类型更加丰富。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需求的增加,新奇特水果、适合采摘观赏和加工产品类型丰富的水果品种种植面积有望增加。品种改良、设施栽培等技术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水果生产中光、热等条件限制,有助于设施水果、北种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规模扩大。随着水果品种多元化、熟期结构优化以及冷链贮藏设施条件的改善,水果供应周期进一步拉长,苹果、梨等鲜果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和消费。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价格总体呈现温和上涨趋势
报告显示,未来10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农产品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棉花目标价格等政策将继续实施并完善。随着人口进入负增长,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涨,加之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提升,展望期内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中粮食价格运行相对平稳,棉油糖作物由于竞争力提升,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将有所减弱,果菜鱼价格波动幅度有所减小,肉蛋奶价格将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蔬菜价格波动上涨,成本高企。当前,中国已经跨过人口增长拐点,未来10年,是蔬菜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加速期。尤其是蔬菜生产的平均人工成本逐年增长,并持续高于其他作物生产的人工成本,所以未来一个时期蔬菜价格上涨刚性动力,很大比例集中在用工多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此外,蔬菜品牌化、绿色化、加工化发展,“互联网+”多业态并进,蔬菜价格在各类溢价水平上也将有一定上行空间。
报告指出,肉类价格波动幅度趋窄。长期来看,随着畜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的健全,畜牧业走向转型升级,逐渐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肉类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加之加工流通体系的逐渐完善,肉类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波动将进一步趋稳。
生鲜乳价格总体波动上行。未来10年,短期看,生产成本难以显著下降,全球奶制品供应链存在安全风险,推动国内生鲜乳价格震荡上行;中长期看,受土地、水等资源禀赋限制,国内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对奶价形成刚性支撑。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