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百姓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推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着力探索生活富裕富足、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精神自信自强的共同富裕,把经济发展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量变为群众的生活质量,把民生工作的空白点、难点变成我们社会进步的“支点”,才可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的现代化社会。
做大蛋糕,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强基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补短板、促增收,扎实推进“扩中”“提低”,集中精力破解资源转化难、企业生产效益低、规模小、竞争力弱、群众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分配不充分等问题。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向广大人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绝不搞过头保障,绝不能吊高胃口,幻想一口吃成胖子不现实,唯有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才能化危为机、善作善成。
分好蛋糕,坚持有效均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在城乡之间尤为凸显。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山区发展则相对落后,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往往因产业支撑不足、增收基础薄弱、稳岗就业质量不高、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等因素,脱贫群众增收形势喜忧参半。引导脱贫群众这个稳增收主体,树牢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运用市场机制把农产品变商品、把资源变资本的能力,让脱贫群众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护好蛋糕,坚持稳定可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环境保障。当财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更让人关心的是财富的安全问题,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除衣食住行之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如果精神文明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全体人民的财富安全感。需要持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需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实现“口袋富”与“脑袋富”同向同步。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