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饭碗、粮食是信心;粮食是底气、粮食是支撑。10月10日,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妇联共同发起的“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16日)正式启动,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今年以来,作为世界上两个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战火不断,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出警告,世界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此情形下,我国举办“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守好“土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我们的耕地。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离开了土地的支撑,粮食生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可耕地面积不到20亿亩,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地,为此我国划出了18亿亩的土地红线。守住这个“土地红线”,我们才能衣食无忧。我们要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爱护好每一寸土地,杜绝良田非粮化。“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遏制良田非粮化,一方面,要向旧村改造要良田。有些地方旧村改造占用了大量良田,而拆迁后的村落不能及时复田,这个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另一方面,开发区撂荒问题不可小觑,有些地方开发区开而不发,致使大片良田常年荒芜,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杜绝良田非粮化应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
培育好自己的“金种子”,解决好“卡脖子”,做大做强“农业芯片”。“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要增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就要认真重视种子问题。目前我国在种子问题上还存在着“卡脖子”的问题,有些种子还不能自行解决,需要依赖进口,这个问题不可忽视。种子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只有攥紧种子这把“钥匙”,中国饭碗才会越端越牢。解决种子问题,科研攻关不可或缺,我们要建立一支又一支自己的种子研发团队,注重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勇攀种子科研高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华夏大地出现更多“中国种子”,这是一种历史责任,农业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民以食为天。我国有14亿人口,粮食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至少能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节约粮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于学校而言,要教育学生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不随意糟蹋粮食;于企业和机关食堂而言,要按照人数定量做餐,防止无谓的浪费;于酒店饭店而言,要积极推行“光盘行动”,适时推广小份饭菜。只有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好习惯,才能杜绝舌尖浪费。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居安思危,多一些前瞻意识,我们才能赢得主动,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金羊网 文/李红军)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