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粮食二字,关乎中国14亿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安全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硬标准”,粮食安全重于泰山。
打造“中国饭碗”需要死守耕地红线,夯实“碗底”打“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守护好我们的“命根子”,就要做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18亿亩耕地“战线”上一步不退。要做耕地保护制度的“践行者”,对“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要早发现早处理,依法依规严打严抓;要做耕地保护制度的“传声筒”,敲开群众的“家门”,把“红线”意识传进群众的“心门”,营造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使耕地保护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要做耕地保护制度的“助推器”,鼓励群众将闲置土地社会化运作,发展“耕地认领”、村企共建、联耕联种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把撂荒的土地重新“拾起来”。
打造“中国饭碗”需要发展农业科技,扩大“碗口”促“开源”。
在过去,传统的“人畜力”是耕种的主要方式,效益低下是很多农民“弃耕务工”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藏粮于技”、“以技守粮”。要主动学好农技知识,根据农时、气象等因素,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务农,当好农民的“好帮手”;要脚底有泥、心中有责,和农民“零距离”,重点研究解决农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强农、兴农贡献自身力量;要站在农民的角度看待科技创新成果,解决百姓“心头虑”,跨过群众“心理坎”,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快速通道”,让农民种良种、施好肥、用农机。
打造“中国饭碗”需要倡导文明餐桌,筑牢“碗沿”强“节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用汗水浇灌而出的“稻谷”,让我国实现9%的土地养活超过世界20%的人口这一壮举。要带头做起,自觉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光盘”为荣,以“剩宴”为耻,坚决摒弃爱面子、比排场的陋习;要号召群众跟从学起,积极推广“N-1”点餐法,理性消费,按需点餐,文明用餐;要从娃娃抓起,将文明餐桌理念“送”进校园,以身作则,号召社会、学校、家庭承担起引导教育责任,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的餐饮习惯,从“源头”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疫情、战乱、经济危机,当今国际局势风云诡谲,我们更加需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参与,合力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中国饭碗”。巩固耕地基本盘,“开源节流”共卫粮食安全。愿仓廪实,天下安!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