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种粮农民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新时代,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聚焦“国之大者”,掌握粮食生产主动权,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粮食质量,确保新形势下粮食安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农业和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加快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界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拓宽了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视域与领域,丰富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的研究成果。只有筑牢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安全根基,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防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确保国家大局稳定。新征程上,要加强对粮食安全的重点研究与实践创新。一要从全球粮食安全局势,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堤坝。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研究可将部分重心放至如何在国际公平贸易体系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二要改革创新有关粮食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问题显然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城镇化的浪潮下,如何保证足以支撑我国人民群众粮食需求的耕地面积,如何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城镇化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以及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三要整合优秀资源,打造专业研究智库。打造综合性专业研究智库,基于多重研究视角,采用科学分析方法,进一步加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四要树立大食物观。树立“大食物观”,多向度提升食物保障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五要继续提倡节约,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举办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光盘”理念存之于心、践之于行,建设节约型社会。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惠利于农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的重要位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与制度框架,切实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扩大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促进节粮减损和营养健康。鼓励规模经营主体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带动更多的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加强监管、压实责任,提高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定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为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作者:韦子平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