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三夏”农忙季,到处是丰收的喜人景象。做好“三夏”生产工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全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需要勇担重任,落实落细“三夏”时节的组织保障,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做强农业“芯片”,还需要降低粮食损耗,确保颗粒归仓。
胸怀“国之大者”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做好“三夏”生产工作对于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打好秋粮增收基础至关重要,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全局,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为组织好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大会战,以“三到位”保障跨区作业一路顺“丰”,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适时播种。各级各部门都应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协同合作、全面细致做好各项组织保障工作,确保“三夏”生产工作圆满完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落实好耕地利用优先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要始终把责任放在心中,深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保持稳定。
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去年在经历汛情与疫情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行动,提供资金帮扶,请专家指导,派出党员干部下沉抢收,加强田间管理,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人们对“米袋子”“菜篮子”更为关注,这更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补齐粮食安全的薄弱环节,瞄准方向、发挥优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落实好“天、机、油、路、防”等各项措施,为麦收作业机手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贷款、资金帮扶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入市收购等,全力保障“三夏”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离不开粮食安全这个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要求“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大食物观”是粮食安全战略的补充,我们要跳出传统农业思维模式,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挥资源禀赋扩大食物来源,满足群众对食物的新需求,多渠道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助力 做强农业“芯片“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有限的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起到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研发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是普通水稻亩产的5倍之多。这项技术使很多中国人甚至世界人民摆脱了饥荒之苦,能够吃饱饭。种子不仅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基础,更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我们要实现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就必须抓住农业“芯片”这一“卡脖子”技术,坚持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将中国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从太空种子生根发芽到海水稻产业化,我国种业发展蒸蒸日上,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从品种选育、种子繁育再到推广应用,方方面面都需要技术攻关。
强大的制度优势是科技发展的坚强保障。我们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打通技术、人才等各环节,推动科技成果积极转化。要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快种质资源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培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好应用性研究和商业化运作,让实验室里的成果产生育种生产力、市场竞争力。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还要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健全种业创新体系,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1日,修订后的种子法强化育种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明确修饰改良他人的育种成果再利用时,需要征得原始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并支付使用费。此外,全球首个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上线,从技术层面为种业领域打假维权提供了支撑。一系列完善法律、创新技术的举措,保护了科技创新行为,提升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利于更多好种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
种子可以温饱民众,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育种,抓牢农业“芯片”,凝心聚力做好种业大文章,一定能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
降低粮食损耗就是增加产量
珍惜粮食,平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消费环节的节约,倡导“光盘行动”。可是,在我们思量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时候,也需要关注粮食来处的节约和减损,这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350亿公斤的粮食在收割、运输、储存、加工的过程中损失。一粒粒粮食在不知不觉中漏掉,竟然是如此惊人的数字。
追根溯源,一粒粒粮食在指缝间溜走,原因是复杂的。主观方面主要是思想不够重视。近年,我国粮食实现丰产丰收,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爱粮惜粮的意识在淡化。上世纪,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子的比较少,但收割、运输、晾晒的每个环节,农民不会遗漏一粒麦子,收割后的农田都要捡拾一遍,把漏掉的麦穗捡干净。现在很难在麦收时节见到捡拾麦穗的景象了。客观来讲,由于收割机手操作不熟练或者机械老化等原因,可能存在漏割、掉粮等问题,在晾晒、储存等环节,会出现遗漏、霉变、遭遇虫害等情况,造成粮食无形中流失。
降低粮食损耗就是增加产量。麦子从萌芽到收获需要农民付出辛苦的劳动,收获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盘中之餐。当下,机收大会战正在进行,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减少收获环节的浪费,捡拾漏掉的麦穗。要加强对机手的技能操作培训,着重加强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导,降低收获损失。要提高装备质量,强化收割机的质量把关。现在,滑县的机收作业用上了无人收割机,在提高精准度、降低成本上更有优势。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查,适时推广。同时,气象服务、应急服务等要及时跟上,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减损要关注全产业链上的生产、储存、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支撑,堵住漏粮的漏洞。同时,增强全社会惜粮爱粮的意识,让更多人懂得节粮减损就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资源和环境,也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