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
李强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彰显特色优势 ...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多举措发力,做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时间:2022-06-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jpg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随着春播工作进展顺利,夏粮丰收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三夏”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在此期间,关于区域粮食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话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这是在上年一号文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基础上的再升级。粮食安全产业带不同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优势区等概念,是能够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产业合理经济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供给的粮食产业优势区。通过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形成以粮食生产、加工、仓储和流通协调发展为基础,生产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融合资源多的区域粮食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

  调研发现,不少地方三产融合模式带动产生了一批发展势头好的粮食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以小生产博大市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还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稳定面积。应加强规划引导,分析各省(区、市)资源禀赋、发展潜力、产业基础等情况,明确粮食安全产业带布局与目标,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省到市县。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耕地质量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做好粮食安全产业带与“两区”支持政策衔接,保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地块充分利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收储价格,保证种粮农户基本收益与积极性。

  二是提高单产。加快补齐玉米和大豆种业短板,发挥我国水稻和小麦育种优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和遴选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粮食新品种。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入户工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加强粮食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机农艺融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是保障质量。构建粮食生产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粮食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保障粮食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应用智能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储粮等先进的、绿色的技术和工艺,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健全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提高粮食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把好粮食生产和库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关,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严防质量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四是健全产业链。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接一连三、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实现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从产业链延伸上要效益,促粮食企业增效,带动粮农增收。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粮食加工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强化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粮食加工向深层次延伸。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精品肉类、豆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面制品、粗纤维、膳食纤维食品、杂粮深加工、高油酸食用油等名优新特产品在食品中的比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五是完善供应链。充分发挥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中间桥梁作用,培育以其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模式,打造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粮食安全产业带供应链体系。建立粮食流通信息采集渠道和技术标准,推动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供应链物流节点实时状态监控数据,开展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以大型粮食相关企业为切入点推广三网融合创新模式,依据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集监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粮食供应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最后,为更好地确保上述工作的推进,还应积极考虑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推动地方党政同责承担粮食安全责任。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粮扶持力度,率先在产业带范围内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均衡发展政策,构建中央政府向产业带区域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机制。三是按照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创新驱动等原则,编制本地区粮食产业发展方案,明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等主要任务。四是加强粮食产业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包括强化产业带粮食全产业链信息采集队伍建设、优化数据采集分析工作机制、健全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实施发布监测评估等。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随着春播工作进展顺利,夏粮丰收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三夏”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在此期间,关于区域粮食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话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这是在上年一号文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基础上的再升级。粮食安全产业带不同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优势区等概念,是能够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产业合理经济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供给的粮食产业优势区。通过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形成以粮食生产、加工、仓储和流通协调发展为基础,生产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融合资源多的区域粮食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

  2020年,笔者在安徽河南等地调研发现,不少地方三产融合模式带动产生了一批发展势头好的粮食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以小生产博大市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还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稳定面积。应加强规划引导,分析各省(区、市)资源禀赋、发展潜力、产业基础等情况,明确粮食安全产业带布局与目标,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省到市县。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耕地质量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做好粮食安全产业带与“两区”支持政策衔接,保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地块充分利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收储价格,保证种粮农户基本收益与积极性。

  二是提高单产。加快补齐玉米和大豆种业短板,发挥我国水稻和小麦育种优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和遴选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粮食新品种。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科技入户工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加强粮食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机农艺融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是保障质量。构建粮食生产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粮食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保障粮食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应用智能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储粮等先进的、绿色的技术和工艺,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健全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提高粮食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把好粮食生产和库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关,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严防质量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四是健全产业链。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接一连三、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实现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从产业链延伸上要效益,促粮食企业增效,带动粮农增收。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粮食加工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强化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粮食加工向深层次延伸。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精品肉类、豆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面制品、粗纤维、膳食纤维食品、杂粮深加工、高油酸食用油等名优新特产品在食品中的比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五是完善供应链。充分发挥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中间桥梁作用,培育以其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模式,打造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粮食安全产业带供应链体系。建立粮食流通信息采集渠道和技术标准,推动供应链组织机构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供应链物流节点实时状态监控数据,开展区域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以大型粮食相关企业为切入点推广三网融合创新模式,依据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集监测、分析、预警于一体的粮食供应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最后,为更好地确保上述工作的推进,还应积极考虑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推动地方党政同责承担粮食安全责任。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粮扶持力度,率先在产业带范围内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均衡发展政策,构建中央政府向产业带区域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机制。三是按照坚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创新驱动等原则,编制本地区粮食产业发展方案,明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等主要任务。四是加强粮食产业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包括强化产业带粮食全产业链信息采集队伍建设、优化数据采集分析工作机制、健全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实施发布监测评估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钟钰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