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
李强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彰显特色优势 ...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以“人”的融合促县域内城乡融合

时间:2022-04-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1.jpg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县城和中心城市转移,城市化、城镇化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趋势。2022年1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比2020年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可见,在城乡社会急剧转型和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县域范围内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仍旧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战略的实践重点,也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根本着力点。

  要加快实现农业人口就近城市化、市民化,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县城是沟通大城市和乡村社会的基本空间单位,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过渡带和接合部,要在原有建成区基础上,优化功能区结构布局,形成结构优良的空间样态。从提高县城空间承载能力入手,不断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间布局,将县城逐步分解为相互关联的功能单元,推进功能区相对集中。当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大趋势,县城空间改造和空间结构重塑,既可以实现县城提质扩容,完成农民生产、生活空间的初步转移和社会身份的转变,又能够在心理层面上提升农民对县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其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提供空间保障。

  推进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是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越来越离不开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随着城乡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公共服务的属地管理原则,以及“大城市—县城—乡村”的差序供给格局,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时代背景下,既要保障原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受影响,又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就必须立足县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分步骤、分阶段提升县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将县域内公共服务工作的重点聚焦到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劳动就业等需求上来,加大各级财政对县城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率先实现县域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性、兜底性、普惠性供给,从而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高质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此外,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县域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为县域内城乡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出行提供更加主动、贴心、高效、便利的体验。立足县城和乡村社会基础设施供给的具体差距,以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通达度、畅通性为基准,在县域范围内加快构建智能高效、结构优化、经济适用、安全稳定、开放共享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县城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信息通信系统建设、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水利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等入手,全方位、宽领域搭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为县域范围内“人”的融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尤其是在县域空间内,城乡社会结构的同质性较强、衔接性明显,无论是社会交流还是物质交流都较为密切,具有空间上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必须要以“人”的融合发展为基础,推进县域内城乡社会各类资源要素的互动交融、协同配置,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8日 11版)

  作者:常明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