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2-03-10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日报

2.jpg

  在改革开放初期,尽快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尽快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通过对外开放尽快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是我们的迫切任务。因此,衡量物质财富总量的GDP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指标,高速增长阶段的出现就成为必然。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新的命题和新的使命。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准是存在重大差异的。在资本主义国家,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是资本的运行效率和控制力。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从供给侧看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和经济结构的平衡合理性。而从需求侧看,则取决于其富裕程度及与之相关的购买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取得了快速增长,与之相应,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增长到32189元,增长了187倍,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数意义上的富裕,不是高的基尼系数上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即极高收入者和极低收入者都是社会的较少人群,中等收入者占社会的极大比重,比如80%或更多。而在目前,尽管已经脱离绝对意义上的贫困,我国中等收入者仅仅占全部人群的30%左右,60%左右的人群是中低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因此,从富裕到共同富裕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历史性任务。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目标意义上共同富裕的标准,在今后的探索中会更加明确。当前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一项长期任务,高质量发展显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途径。

  通过创新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新世纪以来则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实施国际代工的方式,其共同点是依靠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有近3亿农民进城从事各类工作,因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甚至低端,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很快就接近于或达到收入的“天花板”,难以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加速创新、迅速提升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我国才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依靠低成本资源的发展与依靠创新的发展之区别,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提升。在结构提升和创新发展中,劳动者中应当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创造的价值提高并得到了实现,中等收入阶层占比才会大幅度提高。

  通过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南北差距较大。即使在同一区域,如长三角或珠三角,也存在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富裕程度上存在差异。缩小区域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关注的问题。用行政的手段,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提高欠发达地区收入水平,不仅国家难以承受,更是难以持续的。而通过资源流动的方式,如资本的转移、人才资源的转移,则可以使欠发达区域形成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和致富能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就是为了缩小东西、南北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则有利于缩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这些战略的实施,旨在通过市场一体化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国全体人民富裕程度普遍大幅度提高,但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甚至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通过提振“三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乡村振兴的任务是要使我国的农业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农业资源、农村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当然,农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收入也将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的是个人收入和个人消费差距的缩小,每个社会组成人员所享受的公共产品差异,也应该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实践证明,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享有数量和水平差异的缩小,可以提高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改变收入差异的代际传承,使这部分群体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也可以因获得更多收入而更加富裕。

  (蒋伏心,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