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时间:2022-01-20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jpg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今天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先人一直怀有的美好愿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鲜明表达。

  历史逻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均平共富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想问题、做决策、定政策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丰沃土壤,从中汲取中国智慧,体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底色。

  我国上古文明时期,就提出天道均平。华夏始祖伏羲,道启鸿蒙,提倡的“天道”就是均平大义。《易经》乾卦的卦辞“四德”——元、亨、利、贞蕴含天道普利苍生、不遗万类、均平如一的共富思想。人师法自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劝诫天下大同,与人“大有”。炎帝神农氏教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故“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轩辕黄帝弘扬均平文化,“致远以利天下”。《诗经·大雅·民劳》描述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中国先人盼望能过上安康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顺乎天而应乎人”,管子“以天下物利天下人”“与天下人同利”“安高在乎同利”,老子“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损有余而补不足”,晏子“权有无,均贫富”“薄于身而厚于民”,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以及墨子兼爱交利、“有财者勉以分人”,无不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思想。韩非将“均贫富”上升到“帝王之政”,荀子认为“各得其分”是治世的保证。先秦诸子“均贫富”思想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均贫富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主要诉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在王朝末年周期性出现因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贫富悬殊,处于苦难困境的农民要求平均财富的朴素思想。秦末最早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即有“苟富贵,无相忘”的共富情结;西汉末年,“绿林军”高举“除霸安民,劫富济贫”的旗帜;东汉末年,张角等视贫富不均为寇仇,提出“致太平”理想;唐朝的王仙芝、黄巢举“天补”大旗,倡“均平”理念;北宋的王小波、李顺“疾贫富不均”,誓言“今为汝均之”;南宋钟相等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首次把均平思想与土地制度相联系,提出“均田免赋”号召农民起义;清末,洪秀全颁布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确立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国大纲。纵观中国历史,均平共富思想和实践早已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刻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诉求。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共同富裕探索

  近代以后的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其发展由资本主导,资本的逻辑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财富创造的大众化与占有的极少化,导致社会出现新的贫困和苦难。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不公正现象,托马斯·莫尔提出生产公有和消费公有的“乌托邦”构想,托马斯·康帕内拉开出的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以实现共同富裕的“药方”,傅立叶提出劳动者能够共享和谐生活的“和谐制度”构想,欧文设计的理想社会的劳动成果属于劳动阶级的公社制度及其局部试验,魏特林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用共有共享的新社会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这些因没有根本的政治制度作保障,终归是空想,不能也无法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人类历史上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使共同富裕理论由空想走向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研究中,提出通往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必须先通过暴力革命夺取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彻底解放生产力,继之把发展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实现共同富裕。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乘势劈波斩浪,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重大历史关口,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获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经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可动摇,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必然。

  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创立以来,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人民标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一以贯之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定政策的最高标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有利的就坚持去做,对人民不利的就坚决反对,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理论上是这么说的,实践上也是坚定这么做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一百年,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从来没有改变过、动摇过、迟疑过。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推出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享有更多更实发展成果等。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今日之中国,人民正坚定“四个自信”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