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粮食增产仍有很大潜力

时间:2021-10-2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经济日报

1.jpg

  近日,两则有关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水稻品种在试验田产量创纪录的新闻格外引人关注,粮食增产话题备受热议。

  增产是粮食品种培育永恒的主题,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有试验田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创高产纪录的消息传出。但种子试验田产量并非大田产量,试验田产量与大田产量差距较大。这是因为,试验田粮食生产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管理非常精细,投入成本较高,大田种植管理则较为粗放。而且,种子从试验田走向大田种植,还需要经过长期布点试验,然后从众多的高产品种中选择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高的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后,才能上市推广。

  尽管如此,试验田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说明我国粮食单产的峰值远未到来,粮食产量还没有到达“天花板”,虽然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但仍有潜力可挖。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产量的增加应主要靠单产水平的提升,而单产水平是种子研发、土地产能、田间管理、农民积极参与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俗话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良种始终是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小麦、稻谷、大豆自主品种占100%,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不过,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有望近期印发实施,我国将开启全面振兴民族种业的行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品种培育重大突破,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要继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在2020年已经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我国计划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至20%,为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抓好田间管理对实现粮食增产至关重要。据估算,化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50%左右,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1400万吨。近年来,旱涝、极寒极热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直接造成粮食减产。要像绣花一样做好田间精细化管理,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开展精准化施肥施药,在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尽可能挽回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

  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农民,要确保粮食增产,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利农政策,多管齐下扶持粮食生产发展。在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及时推出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上调0.02元。这有助于调动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并为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奠定基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慧)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