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连年丰收,“中国饭碗”端得稳

时间:2021-08-1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网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今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达14.15万亩,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图为8月4日,江永县潇浦镇团结村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割早稻。

  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菜花村,村民高兴地采收高粱。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积极引导各产粮区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通过人工筛查、无人机植保等方式控制早稻病虫害。图为靖安县仁首镇石下村村民在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立秋时节,稻谷飘香。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代远富正悉心照料着自家稻田:“过去种地就是看天吃饭。现在灌溉不愁,农机上阵,我这优质红米稻的收成是一年好过一年。按目前长势,亩产1100斤以上问题不大。”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喜获“十八连丰”;早稻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丰收有了较好基础。

  粮丰天下安。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超1.3万亿斤

  “这里以前穷,种地收成也不咋地,山上的几亩地勉强够口粮。”回想起曾经吃不饱、饿肚子的日子,代远富满是感慨,“那时候就盼着地里能多长点粮食出来,让全家人顿顿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要是能再有一碗肉,那就更美了。”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仓廪殷实是民之所盼,但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占世界近1/5的国家来说,让老百姓“吃饱饭”并非易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较低的现实困难。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2264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209公斤,无法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粮食产量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现在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较1949年增长近5倍,人均粮食占有量较1949年增长约1.3倍。

  与此同时,“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老百姓餐桌更加丰富。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称赞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关注。近日,联合国发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自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对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1/10人口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报告写道:“疫情继续暴露出我们食品系统的弱点,威胁到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和生计。”

  风险挑战之下,中国能否继续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面积增加398.2万亩;亩产367.7公斤,连续3年提高;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3亿斤,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及早将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分品种、分区域制定粮食稳产增产方案,夏粮首战告捷。此外,早稻也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丰收有了较好基础。”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

  粮食安全更稳固,科技功不可没。从传统的人拉牛耕、肩扛手提到现在的农机收割、无人植保,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机声轰鸣,一台台收割机往来穿梭,金黄的麦穗被“吞进”脱粒箱。前不久,种粮大户陈凌志喜迎丰收,不到两天时间1300多亩地颗粒归仓。

  “过去种地是‘小四轮’,收割是小镰刀,如今种管收全靠大农机。”陈凌志算了笔账:搁以前,这么多地,请30人,仅收割就要一个多月,费用一天得五六千元。现在,用上大型收割机,收割、脱粒一肩挑,不仅效率高,开支还能省下十几万元。“目前,地里已经种上了水稻,日常施肥也是机械作业,省时省力又省钱。”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今年“三夏”共有各类农机装备近1650万台投入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以及秸秆处理、烘干及玉米、水稻等作物抢种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参与跨区机收的机具约25万台。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主产区机收损耗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从育种、育苗,到种植、田管,再到收获、加工,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195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拖拉机不到2000台,联合收获机仅284台。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作物机械化率大幅提高。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亿千瓦,拖拉机2240万台,联合收获机206万台。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良种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中国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较1996年的15.5%大幅提高。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0.6%、40.2%,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科技助力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由1949年的68.6公斤/亩提高到2020年的382公斤/亩。

  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

  近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农民种粮有了更高积极性。

  “现在,种粮的‘礼包’越来越多。这不,前阵子我又领到了每亩35元的粮食补贴,这是最近新加的。”提起这事,代远富喜上眉梢。

  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产生影响。在已有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日前,中央财政追加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曾衍德表示,当前要尽快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农业农村部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增收的好形势。”

  从曾经种地交税到如今财政补贴,国家与农民关系实现了由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一套中国特色的“三农”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告别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30年,推行“三权分置”改革……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聊起这些年的变化,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老把式”王经臣很感慨:“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会有现在这么多好处。种粮有专项补贴,管护有专人指导,卖粮还有国家兜底,对咱来说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有奔头!”

  新的政策举措还在继续推出。日前,国家明确,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其中,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弥补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种植收入保险主要覆盖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和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原则上,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

  “前期我们主要是在6个省的产粮大县开展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基本上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这次要逐步扩大到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所有产粮大县。”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下一步,还将从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妥推进扩大政策实施的范围,让更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眼下,正值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民们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期盼着又一个丰收之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